第640章 劳务派遣(1 / 2)
立太子,这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当今陛下是大魏第二位皇帝,文帝曹丕在位的时候,也只是在临终之前立了太子,与崩殂之时间隔不到一天。
曹丕本人在建安二十二年成为魏王国的的太子,彼时离曹操辞世也只有四年的时间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曹氏的习惯来算,还是从大魏立国后的传统来说,立太子都是一个并不寻常的事情。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也当让这些内阁阁臣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陛下春秋当年,立太子未免有些过早了吧?」曹真皱着眉头,盯着司马懿看:「邺王不过六岁,本就是嫡长,何必要在这时候立?陛下如今也不过才三十岁。」
董昭的目光也不呆了,重新坐直,捋须从容说道:「皇长子曹启生于太和元年夏,皇次子曹延生于太和二年秋,皇三子曹寿生于四年夏,皇四子曹合生于太和六年冬。这四位皇子中,只有前两人封了王,后两人尚无爵位。」
「陛下为皇子封王的时候,老夫当时在陛下驾前就明言反对过,可陛下还是坚持封王,老夫便建议以邺城之地封了皇长子。邺城曾是魏都,又是大魏当下的五都之一,身份尊贵毋庸置疑。陛下在这种事情上,想不想做丶该怎麽做,应也不会去听我们的意见。」
「司空既然要提议,那就说一说好了。」董昭抬眼看向司马懿:「定或者不定,就让陛下自决,我们等待回复就好了。此事本就在可与不可之间。」
「董公之言有理,本就在可与不可之间。」陈矫补了一句。
听到了这三人的保守言论后,司马懿一边动笔丶一边徐徐说道:「那好,我就将此事大略提一下,就看陛下如何答覆了。」
「好。」
「就这麽办吧。」
「可以。」
三人纷纷答道。
「最后一事,也是前日才得到的消息。」这下轮到董昭开口了:「彭城铜官前几日发来急讯,昨日才到寿春,说丙申号矿洞发生了坍塌事故,死了八十馀采矿的鲜卑人……」
「才八十个鲜卑人?」曹真打断了董昭的话:「这算是什麽微末事情,死了便死了,传到内阁干嘛?」
「这事故不小了,毕竟算是将作监的事情,也归枢密院管的。大将军,老夫还没说完。」董昭继续说道:「据主管铜官的将作大匠孙邕丶彭城铜官司马何深二人禀报,这场事故是在一月初的时候发生的,救援不当,直到三月中旬才将矿洞掘开,当然,这些鲜卑矿工也早就死在里面了。引来彭城处其他鲜卑人的不满。」
司马懿突然问道:「董公,我记得彭城那里大概有一万二千鲜卑矿工吧?」
「没错,与丙申号矿洞同一地方的鲜卑人大约有四千之数。」董昭道:「左近的鲜卑矿工们怨将作监救援不力,这便是闹将起来了。虽没杀官,但也把彭城领头的鲜卑佐官杀了三人,更是开始罢工不做。徐州薛悌已经领了三千人去弹压了。」
「此事应当还是报与陛下为好。」
「发生这种事情倒不奇怪,无非是何时发生罢了。」司马懿道:「彭城有铸币所,民部和工部的人都到铜矿矿洞里看过,条件恶劣不说丶上下官吏驱使鲜卑人如牛马,出事是迟早的事情。倒是彭城铜官出事后拖了近三月,事情压不住了才报告中枢,这倒有些过分了。」
「大将军和董公给个处罚的建议吧,总不好直接给陛下看这麽一桩变差了的差事。」
董昭捋须淡然说道:「将作大匠孙邕知情不报罚俸一年,彭城铜官司马何深罢官,带头闹事的鲜卑矿工皆斩,再责令博尔谷换几个管事的人来,亡故的矿工按人数给博尔谷送去抚恤。」
「就这麽和陛下说吧。」
「可。」曹真似乎对此并不关心。
司马懿也随之将董昭之语记下。
大魏将作在太和五年丶六年的短短两年中,随着朝廷和中枢的支持,体量也迅速庞大了起来。
原本的将作监只有一名将作大匠,如今足足有五名,分别执掌主管军器的洛阳将作丶主管造船的巢湖船场,以及天下铜官丶铁官和寻矿。
而大魏境内挖矿的鲜卑人和各色杂胡,算起来总的数量达到了约四万人的数字。
太和五年夏,朝廷派护乌桓将军田豫丶护鲜卑将军段昭率本部及诸乌桓丶鲜卑丶匈奴部落,步骑总计三万五千,应了西部鲜卑博尔谷的邀请,与之一同共击琐奴,彻底消灭了西部鲜卑中轲比能的残馀势力,博尔谷也随之完全接受了大魏的领导,按年纳贡。
俨然是一傀儡政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