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3章 身不由己(2 / 2)

加入书签

「我们确实收购了意德拉,但现在是消化技术,没法直接拿它的模板过来用。」杜耀杰能猜到俞总的疑惑,很认真的解释道,「那些技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转过来,它们是分散在义大利工厂的设备丶生产流程和工程师经验上面的,我们在国内没法完全复刻那些产线。」

他举了个例子:「意德拉模板的热处理要在真空炉里搞12个小时以上的精确控温,但我们在国内的产线没法符合这种工艺的要求。」

「还有工具机,意德拉的是德国德玛吉五轴联动工具机,平面度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我们现在用的渖阳工具机误差是±08mm,这点就直接导致了模板压铸时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龟裂。」

「俞总,这些类似问题是收购没法直接解决我们现在情况的原因,而且,意德拉的后续维护也是个问题,像耐磨涂层材料,后期如果从欧洲空运,交货周期也得有一个月的时间,那就没法对碳矽集团的问题快速响应了。」

「我们现在和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在搞自己的模板,有些东西和意德拉技术体系也不一样,热处理工艺用的盐浴淬火就是那边没有的。」

「整个项目的处理,我们是消化技术,局部引进,整体创新,所以……时间上确实比预期的要慢。」

杜耀杰的语气很诚恳,不知道俞总能不能理解力劲现在所面临的难处。

听起来有点像是找理由,但不同体系的推陈出新会遇见方方面面的问题。

他见电话另一端的俞总没有声音,念头飞快转动的又举了个例子:「俞总,这里面还存在比较关键的问题,就好像碳矽集团使用国产供应商一样,我们如果从德国力士乐采购专用液压阀组,那就必须搭配专属伺服控制系统,这样捆绑的成本就超过1000万,国产方案只要300万。」

「最为重要的是,力士乐他们只给我们提供黑盒产品,不开放底层控制逻辑,这就让我们没法根据压铸工艺优化液压响应参数,压射速度稳定性误差可能就从±2%上升到±5%,设备性能能做到8成都是好的。」

俞兴听到这里,基本明白了力劲集团现在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明白之后似乎就让人头疼了。

他忍不住问道:「杜总,你觉得碳矽集团还能用上你们的压铸机吗?」

「能!」杜耀杰十分坚定,随即放低声音找补,「就是不好说什麽时候能用上。」

俞兴无奈:「杜总,你倒是实诚。」

「俞总,你有事说事,我也就有事说事,免得弯弯绕绕的让你搞不清情况。」杜耀杰吸了一口气,「技术问题需要时间来攻克,我还是有信心的,但研发成本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至少会提升50%……」

俞兴转了转念头,说道:「杜总,你有话就直说。」

「是,俞总,你今天不给我打电话,我这两天可能也要飞到临港。」杜耀杰斟酌道,「研发成本要涨,潜在意向的客户只有碳矽集团,未来市场不确定是什麽状况,这个……力劲内部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力劲现在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来做研发,尽管可以在价格上转嫁给客户,但这个客户是一家创业型车企,没准最后还没转呢,客户就不在了……

如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倒不是就要一下子放弃超大型压铸机的研发,而是可以放缓这方面的投入,放宽项目的期限。

这种声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大家都必须尊重市场,也重视风险。

俞兴瞬间明白杜总的言下之意,沉吟片刻后问道:「杜总是怎麽想?有没有让大家都放心的方案?我相信力劲也是需要进行这种方向的研发和积累,现在这种情况,你们开始不信任我们,我们也心里出现疑虑。」

力劲嘴上说能够研发出来,碳矽嘴上说不会倒闭,只嘴上说是不保险的,更何况,研发遭遇各种问题。

杜耀杰提出一个之前碳矽集团提过的方案:「俞总,咱们可能还是需要谈一谈合资公司的可能性,看看研发方面怎麽形成合力。」

「我说要合资,你们非不要。」俞兴既叹也笑,「我同意不合资,你们现在又要合,就是想让碳矽集团掏钱呗?」

杜耀杰沉默着寻找更容易被接受的游说措辞,不曾想,直接在电话里听到了俞总的态度。

「那就合吧,该掏钱也掏,杜总,你来临港,带人过来,咱们当面谈。」俞兴没有犹豫,「掏钱这件事,我是能理解的。」

杜耀杰感谢俞总的理解,但没有宣之于口的也有一个问题,俞总怎麽方便掏钱出来。

难道还是百晓生的股票吗?

他心里猜测,迅速点了人马,飞向临港。

……

八月初,企鹅门户网站出现一则新闻,内容是微视负责人邢宏宇对外界舆论姗姗来迟的反击。

他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微视成功的信心,提到项目的使命就是贴合移动网际网路用户的需求,以及,点名批评了俞总之前的看衰。

邢宏宇很无奈,其实不想接受这样的采访和表态,但是,他在微视会议上讨论功能与需求的时候提到了自己与俞总的交流,然后不知道被谁把小报告打到了总裁和掌门人那里。

总裁刘炽平面上没说什麽,眼神里却似乎带了点东西,随即便出现自家媒体来采访的情况。

邢宏宇不知道这算不算表明立场,只能硬着头皮给出符合微视负责人的回应。

这天的报导一出炉,晚上下班回到家,他犹豫很久之后才在微聊上给俞总发了条消息。

邢宏宇:「俞总,真理是愈辩愈明的,我没有针对你个人的意思。」

大约半个小时,他看到了来自俞总的回覆,心情变得更为复杂。

俞兴:「没事的,我理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邢宏宇愣住了,自己完全没提在公司内部的遭遇,但对方仿佛就能猜到,而态度又是如此的贴心……

他拿着手机,不知道还能回复些什麽。

临睡前,邢宏宇又收到一条消息,不是微聊,而是来自俞总的简讯。

俞兴:「加我微信吧。」

邢宏宇犹豫几秒后给了回覆:「好。」

连俞总都能用微聊,自己又有什麽不能用微信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