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1 / 2)

加入书签

血迹的,做DNA的,其实都用。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光线影响的放大镜,但在国内刑科界,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基本就这么一件武器。

也就是刑科人的话语权比较弱,否则,各种声音能把它拔高到PCR(做DNA的仪器)的水平去。

“有人拍了视频。”一名警员跑步来到黄强民身边,声音颇大。

江远和吴军都抬头看了过去。

黄强民干脆转过身来,和几个人一起看手机。

手机里的视频很短,基本是机主瞄准了窗户,人就从窗户处落了下来。

窗户后方似乎也并没有人,换言之,这是意外?

江远眉头紧蹙,只道:“把手机留下来,别还给机主。我回去在加强一下。”

黄强民立即应了,又叮嘱楼上保护现场。

江远更是追着道:“我做完这里,马上去扫微量物证,警戒带尽可能的放远一点。”

黄强民皱眉,问:“你觉得不是自杀?是视频里隐藏了人?”

“不知道,我想再看看。”江远也确实是不知道的,他只是感觉不安心。

第152章 扫平现场

黄强民哪也不去了,就跟着江远,扫尸体现场的微量物证,然后爬上楼,扫起坠现场的微量物证。

他也不干活,也不说话,就跟着江远,看江远做事。

吴军等老刑警看着黄强民的身影,渐渐的感觉压力倍增。

黄强民属于比较有理想的刑警。

虽然说,理想这个词,用来形容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过于矫情了,但在警察队伍里,这个词偶尔还是用得上的。

要是没有理想的话,刑警大队长这个职位,会让人变的非常痛苦。

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像是此刻,拿到了手机视频,黄强民其实可以按照自杀,先处理案件的。

因为这不仅仅是怀疑自杀了,已经有确实的证据,证明是自杀案件了

后续再有证据证明是他杀,无非再重启案件就是了。在法理方面,两者都是合规的。

如果一点理想都没有,单纯的考虑世俗的得失的话,结案就是最正常不过的决定。

而且,也是最有利的决定。

因为这个案子,不是自杀的话,要么就是高智商犯罪,要么就是凶手运气极好,受害人运气极差的案件。

甭管哪一种,侦破难度都是杠杠的。

而要是侦破不了,那今年破的这么多积案,帮临县临市干的那么多活,可就全都白费了。

现案命案不能侦破,300分扣完,再给个合格的考评,都算是局里大开方便之门了。

但是,黄强民的理想国,不允许他这样做。

所以,在几名有经验的刑警眼里,黄强民是近乎鲁莽的在等着江远搜集证据。

“黄队。要不然,咱们先回去合计合计?”一名民警上前来建议。

命案还是很严肃的事,要不要立案,要不要启动,也不是刑警大队长一个人能做决定的事。

且到现在,黄强民要是再不做决定,局长和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也该出现了。

高坠默认是非正常死亡的。但如果情况复杂的话,局长和副局长照例也要来。

到时候,黄强民总得做出决定来,给局长做汇报吧。

黄强民自然知道下面的意思,但他看了看江远,只道:“你们再去对面楼,把各个办公室都跑到,有公共休息区的,监控视频也都拿到。旺河大厦这边也是,高层的办公室,必须全跑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