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5(1 / 2)

加入书签

柳景辉叹口气:“但有钱人不会杀出租车司机啊。”

江远愣了愣。柳景辉说的这个话,是有点政治不正确的,但是想想,显示还就是这样的。

杀出租车司机的案件里,凶手大部分都是一文不名之辈,没有什么统计报告,但熟悉此类案件的人,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将一个工厂的老板列为犯罪嫌疑人。

且不说工厂老板为什么要坐出租车,即使乘坐,他和出租车司机在短时间内的矛盾,又如何能积累到杀人的程度。

最后,即使这样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下定觉醒要杀死出租车司机……他通常也打不过出租车司机。被反杀的概率更高。

顺便说一句,出租车司机杀人案,比杀死出租车司机案,更难侦破一点。

“我听屠户们说,那个屠宰场只有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老板的亲戚,或者亲戚的亲戚,亲朋好友这样的关系……要不要把原班人马都找出来,问一遍?”江远提出一个很……费钱的建议。

也是一个非常全面和谨慎的建议。

柳景辉平时其实是不喜欢这种方式的,他喜欢直击本质的,穿刺表象,直达真相的推理。

但是,江远的方案,确实更完备,更安全。

“你们搞技术的……”柳景辉摇摇头:“好吧,反正长阳市有钱。”

第286章 屠宰场老板

柳景辉不是那种喜欢搞人海战术的警察。可一来二去的,竟也将长阳市刑警支队的人力,用到了百五十的程度。

柳景辉特意打了个电话给余温书,说明情况以表示自己并不是浪费资源。

余温书满不在乎,乃至于大包大揽的道:“做命案积案呢,用一百多号人算什么,哈哈哈,只要能破案,你用一千人,我都给你想办法凑人。你放心的用,我皱皱眉,下次吃饭的时候就自罚三杯。”

柳景辉凑趣的笑两声,又聊两句,才挂上电话。

余温书的话说的很清楚了,用人可以,得破案。能破案,再多用些人也行。

那破不了案呢?

柳景辉不喜欢搞人海战术也有这部分的原因。

承担的责任太大了。当这么多人都付出了这么多的劳动之后,再谈浪漫,谈快乐,就谈不下去了。

问题在于,柳景辉的推理也不总是成功的,尤其是在各方面配合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他穿透本质的推理,往往来不及验证,就被悄无声息的拖过去了。

虽然说,柳景辉也是做过几个大案子的人,但这种案子,往往另有核心的指挥,而他通常只能作为参谋的角色。

大部分的省厅高级警长也都是这样,到了地方上,固然是可以提出很多的建议,可做不做,具体怎么做,都还是地方上的刑警在操作。

他一个省厅的干部,听起来很高级,也很受尊重,但其本身管不了人事管不了钱,光想做事,也是很容易遇到阻碍的。

大部分时候,各地的负责人只是说的好听,一旦案情进展到了他不喜欢的水域,或者使用的资源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前说的话,就都不算数了。

但这一次,余温书是真的放权了。

只是并不是真的放给柳景辉的。

柳景辉不由看看江远。这家伙竟是愣生生的用做案子的方式,征服了长阳市刑警支队的支队长。

想想也是,江远做过的案子,不用等后续,基本都是铁证如山的状态。

其中大部分的命案,甚至都不用嫌疑人供述,零口供都能办下来。

这样的江远,自然很容易得到刑警队长们的认可。

相比之下,柳景辉的推理就经常有些虚无缥缈了。尤其是在不能论证的情况下,甚至会被检方要求补充侦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