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2(1 / 2)

加入书签

留手。

以余温书的经验来看,这个案子是很符合流窜作案的惯犯的做事特征的。

工地本来就是鱼龙混杂的地方,就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农民工都是要求日结工资的,对于身份证之类的东西,也基本是没什么要求的。这种环境,免不了就有逃犯的身影。

甚至都不用逃犯本人来工地打工过,他只要有些工友一起聊天,就能知道哪里最近有招工,哪里最近要结款。而他们一起聊天的地方,可能是舍友互不相识的临时宿舍,也可能是萍水相逢的路边吃饭。

等于说,这条线很有可能是查不下去的。

若是顺着凶手的信息来源这条线查不下去,余温书的第二想法,就是追着凶手的作案模式去查。

余温书在下面,已经开始安排这项工作了。

凭借着好身体,以及对工地的熟悉,抢劫工地的现金,如此等等,可以说是很符合逃犯身份的作案模式了。

那如果是模式,就可能是多次采用的。只是,以前可能没打死过人,甚至可能都没有重伤,各地就以单独案件处理了。

但是,余温书很清楚,就算他的设想能够得到验证,后面的侦破过程还繁复着呢。

逃犯之所以是逃犯,至少已经成功逃亡了一段时间了,这种渐渐开始适应逃犯生活的罪犯,要确定身份,要逮捕等等,都是不容易的。

江远要是能找到指纹,那从侦破压力的角度来考虑,破案就变成了追逃,起码不至于损失现案的300分。

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的追逃比起破案还是要简单一点的。他这么着急的将江远找过来,一个想法就是将人堵在长阳市。

今天才发的案子,凶手很难将十几万元的现金当日处理好的,携带出市的概率相对小。

但今天过后,他很可能就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或者合适的变现手段了。

余温书原本就是对江远的现勘能力有期待的,这会儿干脆不下去了,就站在上面看,并问道:“这个窗户有什么问题?”

“凶手从窗户跳下去的。”江远一边观察着,一边将之前说的话,再给余温书讲了一遍。

余温书听的都震惊了:“等于说,你们已经确定了凶手的脚印?”

“对。”江远点头。

“这是好事情,那个,把足迹的照片发给我,我让人立即在下面找一下,看看凶手的足迹的分布。”余温书也是聪明的很的人,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利用足迹的办法。

这次轮到江远拍脑袋了:“我忘记了。何队,你给余支发一份。”

余温书提出的策略是非常有用的。

现在,工地范围内的足迹是非常多的,包括凶手在内,进出工地的人,几乎无法避免留下足迹。

利用不了的原因是足迹太多,更主要的是不知道凶手的足迹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知道了,长阳市的痕检和现勘们,就可以找出工地上所有的该足迹,看他是从哪里进到工地,离开工地的。

虽然比起房间内的现场,工地这个现场的价值低一些,但要是能确定凶手的来往路线,还是能够将案情先大大的推进一步。

如果凶手去过工人们打牌的房间,那就可以考虑内部作案的可能性了。如果凶手的路线单一,那就可以考虑有打过前站的可能等等……

何国华飞快的将拍好的足迹照片,发给了余温书。

余温书也立即低头操作,并问道:“足迹能看出什么吗?”

“凶手年约30,体重较轻,大概率低于130斤,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男性……”江远之前就仔细看过足迹了,这会直接报结论。

余温书直接将江远的判断,复述给了手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