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50(1 / 2)

加入书签

少钱?

“这个地图换了吧。”徐泰宁再用激光笔在空中转了转。

“好。那您要个多大的地图?”余温书的预期值已经被拔的很高了。

徐泰宁这时候却是摇摇头,道:“你昨天给我打了电话以后,我就研究了一下这个案子,我认为,排查犯罪现场,或者说,排查寻找凶手进入犯罪现场的路径,方式等等,都意义不大。投入会非常大,但还是可能漏网,属于又花钱,效果又不好的模式。”

余温书想起徐泰宁刚刚画的范围,默默无语。

确实,三起案件分别发生在长阳市郊的三个方位,且都是风景比较好的,有丘陵小山的公园,前去休闲的市民,有居住在附近的人,也有从市区过去的人,再考虑到环城公路都距离不远,甚至距离附近的乡镇都不太远的因素,排查凶案地点和路径,确实有吃力不讨好的嫌疑。

再者,凶手的三次作案是随机作案,那发生地点也可能是随机的。虽然说,人类的随机大都是伪随机,用一种比较简单的分析方式,例如,以三次作案地点为圆心画圆,三个圆的交际处,就有可能是凶手的居住地或工作范围——然而,现实中的案情分析,哪敢如此简单,此范围的划定,有太多前提了,比如,假定道路条件是均匀的,假定凶手没有更换交通工具,假定凶手每次是相同的出发地点,假定凶手途中没有遇到意外情况……

如果像老外一样,只追求百分之五十的命案侦破率的话,这样子划定也没太大的问题。

但都到了请徐泰宁的程度了,余温书怎么敢这么画圈。

余温书警惕的看向徐泰宁。

正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徐泰宁挥金如土的做事方式,也不是一天练成的。那是、山南省上上下下的各级刑警队,一步步惯出来的。

他说花钱多,那可能是真的花钱多,但你说他会省钱,那就是想瞎了心了。

“监控视频这个,可以查,但我觉得,也不要太指望它。荒郊野外的,凶手只要戴个帽子,打个伞,穿个帽衫,咱就全白忙活了。”徐泰宁又斩断了一条路。

余温书郑重的点点头。

“这个案子,我觉得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武器上。因为本案最特别的,就是武器。一支改造的射钉枪,射钉枪从哪来的?在哪里改造的?谁改造的?这三个问题,我觉得只要解决一个问题,案子就能侦破了。”徐泰宁掰着手指头,将案子分解的支离破碎,又清晰明白。

余温书的脸上不觉带出了希望。

徐泰宁这个分析,确实比找犯罪现场的证据,要有意义的多了。

徐泰宁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道:“有能力改造射钉枪的人不少,但其实也不多。我的估计,就长阳市和周边,几万人吧……”

余温书一愣:“几万人?”

徐泰宁:“从事机械行业的,做电工的,都有可能……”

“等等。”政委道:“就算咱们找上门了,怎么证明他是改造过射钉枪呢?”

“三次作案的时间,这三次都是发生在早晨的,两次工作日,一次休息日。三次距离又都很远,他的不在场证据是一定是不全的。筛出名单来,再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筛选的方式。”徐泰宁回答的很快。

余温书知道,徐泰宁的工作模式就是这样,遇事不决先筛名单,筛出来的人数少,就具体询问,真人测谎,也可以搞秘密侦查。筛出来的人多了,就换一个方向筛,搞交叉对比,缩小了名单以后,再回到第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