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65(1 / 2)

加入书签

都给记录在案了。尽管如此,柳景辉的这个单子列出来,人数依旧是多的超乎想象——当然,是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在场的刑警们都很镇定。开第三次的430案,这次要是不排查个上万人,领导都会觉得自己没用上劲。柳景辉的名单虽然挺长的,但在大家看来,完全就是合理范畴内。

“要怎么排查?”郎亨等柳景辉说的口干舌燥,喝水的空挡,问了一句关键问题。

这么多人的一个名单,你不能全体审讯吧,哪怕是审讯,也不能是旷日持久式的审讯,得有一些关键点,供刑警们把握。

当然,如果实在没有思路,要用时间换空间的话,那就派人照着名单想询问,也叫走访,属于是早年侦办案件的神器了。

“事实上,我们的名单可以做的小一点。”柳景辉顿顿,道:“我觉得,地理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想想看,假如凶手多次尝试开锁,还有闲情逸致回去锉钥匙,再重新开锁,这个过程,他一定是要住的离受害人家近一点才方便吧。”

“这种人是变态吧。”有刑警喊道:“目的可能就是入室强奸或者猥亵,但是个阳痿或者早泄男,弄裤子里了。”

柳景辉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但想想看,变态难道在自家附近,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吗?他有这么挑吗?”

“受害人是他的白月光?”

“那凶手跟受害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联系的相对紧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强联系人。”柳景辉轻轻反驳了一句,再道:“一般的变态,在自己方便、熟悉和感觉安全的地方犯罪,更符合常理,我推荐以受害人的家为圆心,逐步扩散的走访调查的方式!”

第956章 走访

“车速慢一点,不要开那么快。咱们是去办案的,不是准备变成案子的。”刘文凯坐在副驾驶上絮絮叨叨的,主驾的民警装模作样的“嗯嗯”两声,实际车速一点没变。

他知道自家中队长只是啰嗦,实际上根本不在乎车速。现在要是停车换位,刘文凯开的一定比他还快。

作为宁台县二中队的中队长,刘文凯这次是被黄强民派来了粤省走访。

10年过去了,隋莹雪家周围的邻居们,许多也都更换了居住地,或者更换了工作,更换了房子等等,有的人家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也会去了外地读书,乃至于举家搬迁的。

对专案组来说,调查这些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越是这种,越是有调查的必要,派出的也都是精兵悍将。

呲……

车停在了一家工厂门口,刘文凯下车,等着本地的民警跟门卫交涉了以后,再走进厂区。

“不愧是珠三角,你们这的厂子,规模真不小。”刘文凯仰头看看四周的厂房,都是几层楼高的大建筑,长几百米你的厂房随处可见,而且是一个厂区挨着一个厂区的。

本地民警笑笑,道:“这都不很大的厂了,几千人的规模而已。”

“治安管理很困难吧。全是外来流动人口,还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刘文凯随手一掏,就挠住了本地民警的痒处。

这么大规模的厂区,厂子的管理负担很重不说,区域内的民警责任也不轻。有的地方可能吵架就出警了,厂子里就得打架才有空过来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