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6章 大爆(1 / 2)

加入书签

谁都没有想到,《恋恋笔记本》的票房会取得如此摧枯拉朽的走势。

所有媒体都在用「大爆」来形容《恋恋笔记本》这一次的票房成功。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爱情电影。

没有迭加喜剧,没有跟其他元素融合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个已经被各大制片公司视为「不可能再产出高票房」的纯爱题材,经陆严河的手,又做成了。

经过票房分析机构的调查,大家发现,在北美,选择去观看《恋恋笔记本》的观众群体中,有17%的观众是冲着克莱尔·泰勒和格里恩·瑞凡这两位息影多年的巨星而去的,有34%的观众是为了到电影院拍摄「影院亲吻照」而去的——

当然,票房分析机构也指出,采样的时候,「影院亲吻照」这一组数据偏高,是因为往往选择这一选项的,直接是两个人,甚至是四个人(双情侣约会)。

然而,无论是何者,都跟陆严河脱不开关系。

无论是要用息影多年的昔日巨星来撬动中老年观众来观看这部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还是「影院亲吻照」,都是从陆严河这里来的。

莉莉·威廉士和马丁·迪伦一跃成为了好莱坞最受瞩目的CP,也如所有的爱情电影会面临的事情那样,观众都很好奇,他们两个人是否在拍摄期间擦出了火花。

双方的经纪团队这个时候根本不会出来「泼冷水」。

谁都明白,这是最好的吸粉和提高知名度的时候。

《恋恋笔记本》的票房成绩,直接让绿谷又宣布将安排《失恋33天》将在一周后举行小规模重映。

为什麽?

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讲爱情的,因为这两部电影的剧本都是陆严河写的。

确确实实,《恋恋笔记本》为《失恋33天》带来了不少关注。

但是,两部影片的风格其实完全不一样。前者偏向于隽永丶过去,而《失恋33天》则完全立足当下,是都市的轻快风格。

然后,这并不影响一部份的观众喜欢《恋恋笔记本》的同时,也喜欢《失恋33天》。

-

「陆严河在好莱坞的票房神话再下一城,档期丶题材丶主演丶导演都无法限制票房之神对他的眷顾。」

「大家往往会把导演视为电影的作者,然而,陆严河通过一系列的成功,让他成为了这个例外。」

「索伦的高层们估计要开香槟庆功了,他们用一个报酬丰厚的合约,获得了陆严河的三个项目,而当年看似不可思议的1.2亿美元,陆严河仅仅只用一部《恋恋笔记本》,就帮索伦赚回来了。」

「然而,根据我们获悉的合同细节,恐怕索伦会很后悔答应这三部电影的版权在上映十年以后将回到陆严河本人的手上。以目前媒体和观众对它的打分,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十年以后让索伦非常后悔的决定。但他们也要满足了,不是吗?对索伦而言,这依然是大赚特赚了。」

……

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难以开发续集,陆严河觉得,索伦恐怕会电话轰炸,千方百计让他授权开发续集。

一部《恋恋笔记本》,让好不容易清静了一段时间的他,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

谁都不太放在心上的《恋恋笔记本》,谁都觉得有着爱情电影票房天花板上限的《恋恋笔记本》,打破了所有人的预期。

到底是电影本身的成功,还是怀旧定位和营销手段的成功?

一时间,每家电影公司都在分析这部电影的成功,试图从中找出可以复制的路径。

就像他们过去试图复制《小鬼当家》和《逃出绝命镇》一样。

甚至,电影获得的巨大成功都让很多人议论,这部电影是否会进入年底颁奖季的视野?

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其实不算高,肉眼可见,就是一个经典的丶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可是,它票房足够高啊,掀起了热潮。莉莉·威廉士和马丁·迪伦的表演,也获得了一致认可。

这样的讨论没有多久,索伦就宣布,他们会为《恋恋笔记本》全力公关今年年底的颁奖季。

索伦的这个举动倒是不令人感到意外。

甚至可以说,这是早就可以预料的事情。

索伦作为好莱坞新贵,眼下急需的就是在好莱坞打出自己的名头。

如今出了《恋恋笔记本》这样一个爆款,不可能不去运作奥斯卡,用奖项再来镀一层金身。

只不过,《恋恋笔记本》能够在颁奖季获得多少投票就不一定了。

到目前为止,评论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依然是不高的。

很多人都认同它的成功,却认为它的成功是建立在陆严河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上,而不是对这个题材的精准把握上。

「陆严河看到了市场对于这一类爱情电影的需求,看到了这个时代这样一种题材的稀缺性能带来的怀旧情绪。但是,平心而论,这是商业策略和眼光上的成功,不是艺术上的。」

都还没有进入颁奖季的公关战呢,就已经有很多声音在攻击《恋恋笔记本》这个爱情故事的平庸了。

陆严河完全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他也建议索伦,提醒所有的主创人员,不要对这些声音做出任何回应和反击。

现在陆严河说什麽都是「圣旨」,索伦上下纷纷照办。

当《恋恋笔记本》在上映两周丶全球票房突破3亿美元以后,众人都意识到,这些负面评价根本影响不到电影的票房——换而言之,根本影响不到买票的观众。

直到这个时候,索伦的一些高层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这部电影的定位就是一部商业爱情电影,它不是冲着拿奖去的艺术片,评论家要批评,你随他批评几句就好了,影响不了大局。你是不是足够艺术,这根本不是这部电影的受众需要考虑的事情,选择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没有几个是冲着电影的艺术去的。

他们要看的,压根就跟所谓的艺术没关系。

但如果主创要是反击了丶回应了,可能这些话题就激化了,观众的注意也会被带偏。

看看莉莉·威廉士这段时间在宣传中都主要说什麽?

说她父母的爱情故事,说自己小时候对爱情的憧憬,说好莱坞过去那些经典的爱情电影对她的影响,说她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心情,以及,和马丁·迪伦拍对手戏发生的种种趣事。

这才是电影主创要带给大家的印象。

这部电影需要给大家带来的印象。

-

六月底,突发一个小插曲,掀起了轩然大波——

刚刚成婚不久的尹新城,就发布了声明,因婚后生活彼此发现性格矛盾,努力磨合了三个月后,最终达成一致,双方无法再一起维系这段婚姻,友好离婚。

突如其来的结婚,又突如其来的离婚。

儿戏一般。

一时间,大家傻了眼似的,不知道怎麽看待这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