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1 / 2)
「我想见一见王小井的家人。」
潘筠挑眉,目光扫过卢远,还是起身道:「请随我来吧。」
潘筠领俩人去后院。
他们正在后院搓麻,王小妹自己拖着一把扫把驾驾的满院子跑。
看到潘筠,她丢下扫把冲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腿,仰头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小师叔——」
潘筠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向王家人介绍于谦:「这是我们三清山的客人。」
王家人并没有因为俩人衣衫破烂就露出异样的表情,他们甚至没有问于谦从哪儿来,是做什麽的,直接热情的请俩人坐下。
潘筠藉口前院还有事,把空间让给他们。
于谦卷起袖子,坐下和他们一起搓麻绳,缓缓问道:「老丈贵庚?」
王老丈皱纹堆迭在眼角,笑道:「不记得是六十二,还是六十一了,时间有时过得太快,有时又过得太慢,我自己都胡涂了。」
潘筠回到前院抓药,衙门有衙役拿着锣过来敲:「县衙新规,今日进城的,落日之前全部出城,不得在城中逗留!」
不等百姓吵闹,衙役便大声喝道:「出城和大牢,你们自选一个,这是县太爷的吩咐!」
众人敢怒不敢言,默默地看着衙役。
衙役转身面对潘筠就换了一副表情:「潘庙祝,这麽多人日落之前能看完吗?」
潘筠点头道:「应该可以。」
衙役就松了一口气,低声抱怨道:「不是小的凶,实在是上头下的死命令,出城总比被抓到牢里强。」
潘筠问道:「这是吴师爷的意思?」
喝了桃花醉,她不觉得蔡晟今天能清醒。
「可不是,幸而城门封了,一个时辰前便只许出不许进,不然城里这麽多人赶出去也是个问题,一个不好,要出大乱子的。」
潘筠不动声色的问道:「为何要赶人?难道叛军来了?」
「这倒没有,叛军还在三湖村,」衙役左右看了看,凑近潘筠低声道:「是钦差大人要来了,上头要给钦差大人一个好印象呢。」
那完了,你们县衙今天才把钦差大人丢出县衙呢。
潘筠冲衙役笑了笑道:「我知道了。」
衙役离开,接下来,潘筠他们给人抓完药就叮嘱人赶紧出城。
乡亲们一一应下,也不敢和县衙硬刚,取了药就走。
附近渐渐安静下来,等于谦眼眶微红的从后院出来时,院子里已经不剩多少人了。
于谦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刚才衙役敲锣打鼓的他也听到了。
潘筠问他:「于大人今晚是住在这里,还是另有安排?」
不等卢远说话,于谦当即道:「今晚就叨扰了。」
潘筠微微颔首,留他住下。
卢远只能把他暂时托付给潘筠,然后出门去,两刻钟后才拎了一个包袱回来。
与此同时,潘筠感觉到了好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她目光一扫,从屋顶,墙角和树杈上扫过,这种感觉她熟悉不已,倭国之行,陈留涛和曲知行一开始就这麽盯着她,后来被她回盯了几次,知道他们藏不住,这才不敢再盯着她。
潘筠低头笑了笑,看来,陈留涛俩人没有提醒他们的同僚啊。
妙和已经看完手上的病人,一边收拾针袋丶脉枕,一边仰着脖子左右看。
陶岩柏给了她脑袋一下:「认真些,干嘛呢?」
妙和小声道:「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人盯着我看。」
陶岩柏一听,也转着脖子跟她一起四处张望起来。
潘筠远远地看见了,也不提醒,直到躲在暗处的人收敛,不敢一直盯着他们看时,她才出声唤陶岩柏和妙和:「你们过来。」
俩人欢快的跑过去。
潘筠就指着于谦和卢远道:「这是贵客,找个客房安顿下来,今天晚上我们吃点好的。」
妙和高兴的应下,带于谦他们去客房。
那是后院的另一个院子,于谦才洗漱换好衣裳出来,便看见一个小女孩躲在院门后面盯着他看。
于谦笑着上前,才要伸手,她转身就跑了。
跑了没几步就被王费隐一把抱起:「小十一,小心摔跤!」
于谦和王费隐见礼,好奇的打量他怀里的孩子:「这孩子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王费隐:「她不愿张口说话,尚有些胆小。」
于谦:「为何不愿张口说话?」
「叛军入城时,城中大乱,有人浑水摸鱼,掳走了不少孩子和妇人,之前照顾她的兄弟姐妹那天都走散了,不知去处,她一人被弃在家中,差点饿死,虽然救活了,却不愿开口说话,平时也离不开人。」
她之前都跟着潘筠和妙和几个,后来因为他们要出门赈灾,她就习惯性跟着王费隐。
现在已经不吵着要跟潘筠了,而是只跟随王费隐。
梦回带孩子阶段。
这一刻,王费隐无限想念老二。
于谦有些难过,问道:「当地乡民对叛军怎麽看?」
「又恨又同情,那两千人中有一大半出自玉山县,沾亲带故,大家都知道他们为什麽造反,攻城之战后,蔡县令抓了不少叛军的家眷,城内一片哀嚎,为其家眷求情者可站满街道。」
也就是说,乡民对于叛军还是同情居多。
只怕比起恨这些直接带来灾难的叛军,他们更恨逼民造反的蔡晟。
于谦面沉如水。
当天晚上于谦就写了一封摺子交给卢远,让他派人即刻送往京城。
第二天一早,锦衣卫们在门外等候,于谦一出门就带上他们去县衙。
而此时,难得早起的蔡晟正带着人候在城门口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