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2章 旧时代落幕(1 / 2)

加入书签

第962章 旧时代落幕

甘露殿里,枢密院的枢密使苏晟,兵部尚书赵成,兵部侍郎李槲,以及三位宰相,统统到场。

众臣都对着李云作揖行礼,口称陛下。

李皇帝按了按手,开口道:「都自己找位置坐下。」

甘露殿里,设了不少椅子,此时已经摆好,众人按照各自的位次落座,其中杜谦自然是坐在李皇帝左首第一位,而苏晟则是坐在右首第一位。

李云让甘露殿里的宫人,把九司送来的密报,交给众人传阅,等到大家都看了一遍,李皇帝才正色道:「诸位已经看到了,前线战事,已经正式开启。」

「今年,整个朝廷的目标,便是取回幽燕,进而北望辽东。」

李皇帝看了看杜谦,又看了看苏晟,开口说道:「朝廷的重心,要往这场战事上迁移,各个衙门要相互配合,至少保证前线的后勤供给,不出任何问题。」

说着,他看向苏晟,沉声道:「孟青手下,差不多有十万人手,十万兵马大概率是够用的,但是以防万一,要准备一些援兵,用作后备。」

苏晟看了看兵部侍郎李槲,开口道:「陛下,太原将军邓阳,手底下有五万兵马,可以用在幽燕战场上,作为援兵。」

太原军,是李唐取下河东道之后,在太原府设的常驻军,这支军队虽然名义上是太原军,但是设在云州一带,用来防范北边的敌人。

而邓阳,便是第一任太原将军,去太原任事,已经四五年时间。

苏晟说到这里,继续说道:「臣在三个月前,已经着手安排此事,邓将军随时可以支援到幽燕。」

「另外,青州军那里,枢密院也有安排,同样可以随时北上。」

「有这三路兵马,平定幽燕绝没有什麽问题,陛下大可以放心。」

苏晟说到这里,抬头看着李云,开口说道:「实在不行,可以从禁军之中,还抽调一些兵力北上,不过臣想,平定幽燕,应该还用不到禁军出动。」

到了现在的章武八年,整个李唐的军事安排,已经差不多走上了正轨,除了苏晟所说的这些驻军以外,朝廷还在剑南道设成都将军,关中道设长安将军。

其馀地方,俱是总兵一类。

而剩下的很大一部分兵力,李云分设十二卫,每卫一万多人,都聚集在洛阳附近,成为了李唐的中央禁军。

原来的羽林军,也成了十二卫之中的左右羽林卫。

这些禁军,名义上归属枢密院节制,但实际上基本上是李皇帝亲自统领因为十二卫的将军,基本上都是李皇帝的亲信,其中陈大,也在三年前被李云从关中调回来,统领十二卫之中的左右神武卫。

其馀诸卫将军,或者是李皇帝的嫡系缉盗队出身,或者是天子亲信。

总而言之,如今的新王朝,稳如泰山。

至少在李云这章武一朝,基本上不太可能出什麽大问题。

见苏晟提起禁军,赵成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对着李云低头道:「陛下,臣相信孟将军,可以很快收回幽燕。」

「到时候实在不成,臣愿意自请往河北道领兵,征讨契丹。」

身为正牌兵部尚书,奉旨挂帅,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赵尚书这番话,显然带了一些不一样的意味。

他…已经离开军队太久了。

整整八年时间,他没有再直接统领过军队,而直到现在,当年的剑南道之战,依旧是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他迫切需要一场战事,来将功补过。

李皇帝闻言,笑了笑:「只是让你们提前做个预备,事情还没有坏到这种地步,一切等前线打了之后再说。」

「既然前线已经开战。」

李云站了起来,缓缓说道:「我们身在后方,就要做好各种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尽快应对。」

「今天,朝廷里能在兵事上说上话的,都已经在这里了,咱们今天一整天时间,就把这些大致的预案,统统做出来。」

说到这里,李皇帝看了一眼杜谦,笑着说道:「一切顺利的话,受益兄可以考虑幽州蓟州两州的刺史人选了。」

听到李云这句话,在座众人都笑了起来,杜相公更是开口笑道:「陛下放心,这两个州的刺史,臣心里已经有腹案了。」

皇帝陛下亲自开口,来了句玩笑,场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量关于幽燕战事的一系列可能,以及相应的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