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8章 成功的画展(2 / 2)

加入书签

马仕三世是真的没见过。

那种各种访谈邀请络绎不绝,邮箱和电话快要被相熟的高净值收藏家塞满打爆的盛景,马仕画廊大概有将近半个世纪未曾拥有过了。

似乎一时之间。

那些收藏家人人都怀有想要购得画展上的作品的意图。

「30万欧元《夜色狂想》,如果展览上的作品全部一起出售的话。按当下汇率和101万英镑等值的欧元。」

这是目前为止,马仕三世所接到的试探性报价。

价格非常的诱人。

顾为经毕竟是艺术行业新人,行业新人的第一幅作品能够售出30万欧元,已经是个难以想像的天价。

这个价格超过了很多毕卡索的小作品,也和戴克·安伦的一些精品作品价格相当。

艺术市场交易水非常深。

有些就是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甚至是「诈骗」游戏。可能莫名其妙的一幅作品,几个月内就被卖出了天价,几十万美元,甚至上百万美元,然后再过几个月,艺术家和画廊全都跑路了。

马仕画廊是超级画廊,有三代人的声誉背书,一般是不会玩一些特别野的套路的。

起码不会为了30万欧这麽玩。

收藏家和马仕画廊也是老交情了,30万欧,双方其实都认为是个靠谱的价格。

收藏家认为,顾为经能够在未来很多年里支撑的起这样的价格,甚至还有相当大的投资升值空间。而马仕画廊代理顾为经之后,所卖出的第一幅作品就卖出了30万欧元,相当于顾为经来到画廊后的市场锚定点,直接就被定在了戴克·安伦的位置上。

换句话说。

只要这个价格站稳了。

顾为经可能就是马仕一哥了,未来很多年,还有的是大把的银子可赚。

至于把整个展打包出售的话,对方「和101万英镑等值的汇率」,这个价格就很是有趣了。

圈内的人都清楚。

近20年前,赫斯特参加萨奇画廊举办的展览,他的展品「赞美诗」在展览之中,被萨奇先生本人以收藏家的身份亲自买下,价格正好是「100万英镑」。

在当时堪称石破天惊的交易。

媒体都疯了。

短短几个月内,赫斯特的展品和其三件复制品,便因此吸引了超过十万名市民的参观。

「要是101万英镑,买《夜色狂想》,就肯定成交。」

马仕三世吐着车厘子的核,在手机上打字,然后想了想,又在信息末端附缀上了中老年白人男性超喜欢的自认自己很潮的击掌的颜文字。

「开玩笑?」

对方回复了一个闭眼吐舌头的表情。

「别这样。」

马仕三世回答。「那是20年前的价格了。20年过去了,美元贬值了多少?如今市场基础行情往少说也翻了五倍。那时一百万英镑,几乎除了几幅《睡莲》以外,莫奈随便买。如今这个价格只能买那种超小尺寸的边缘作品。一幅《睡莲》没5000万刀很难了。」

「这个价格不算太离谱。」

马仕三世化身推销员。

「想想看。萨奇花100万买的时候,大家也觉得这个价格疯了。十年后,赫斯特的行情在巅峰时期就接近一亿了。」

「你保证十年后,顾为经能卖到一个亿麽?别说一个亿,翻五倍我就买。」对方犀利的回覆。

「别这样,许诺预期收益,这是违法的。」

换成马仕三世苦笑。

「要是我能保证他能卖一个亿,我才不卖。我只想说……这个价格并不离谱。不止一个收藏家在接触我,我以画廊的信誉向你保证,这不是抬价的把戏。」他打字。

「风险就在那里,你知道的……《油画》。」

对方回复道。

「如果有任何人能出到100万英镑买一幅画,好吧,那我就退出。」

「30万欧元是个合理的价格。甚至101万英镑也是——」对方说道:「看你怎麽想了,但我觉得,101万英镑,你只能试着把它卖给安娜·伊莲娜。反正那不是我。」

萨奇先生一直都是赫斯特的重要赞助人。

他给了赫斯特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让赫斯特去创作他任何想要创作的东西。然后又在萨奇画廊举办的艺术展上,由萨奇先生本人花费100万英镑买下了赫斯特的展品。

至少从外界的视角来看,这次的天价交易并不只是一次单纯的市场行为那麽简单。

面对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要是由收藏家自己买,对方只愿意出「30万」,101万英镑是这个画展的打包价格。

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诱惑人的数字。

马仕三世扫着电脑屏幕上各种各样的消息,咬着嘴巴里的车厘子陷入了沉思。

之所以新闻场面这麽大。

大约十之一二是艺术评论,而更多的,则通通都是一些八卦评论。

在媒体镜头前消失了接近两年的安娜·伊莲娜,再一次的出现在了媒体的视野之中,这一次是以两年前那场劫案里和他一同流落荒岛的艺术家的私人经纪人的身份。

各种各样小道消息,过去二十个月里,一直在访间偷偷的流传。

那全都是些冰块下的暗流。

这一次。

在阿布达比燥热的温度下,冰河瞬间破裂,随着展览的开幕,翻涌的八卦水花批头盖脸的淋了全世界的吃瓜群众们一脸,新闻媒体们怎麽能够不在一瞬间便为之沸腾呢?

「YOU JUMP,I JUMP」——

《纽约时报》甚至亲自下场,为这件事撰写了一篇转栏文章,向着大家八卦这两年之中安娜·伊莲娜和顾为经的种种行程。

他们一起遇上了劫案。

他们一起掉进了海里。

他们一起流落荒岛又一起获救。

他们一起在同一所大学里上课。

如今……他们一起举办了一个画展。

这实在是太挠中吃瓜群众们心灵上的痒处了,「You Jump,I Jump」《纽约时报》甚至直接就选择了来自《铁达尼号》电影里的着名台词做为新闻报导的加粗的标题。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