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书画鉴定术升级(中)(1 / 2)
第1033章 书画鉴定术升级(中)
极少有人能把作品看得这麽仔细。
往日里来到这里的客人喝喝咖啡,放低声的谈谈天,男人和女人的手掌轻轻交握在一起,交换几个旖旎的眼神,时光也就这般过去了。
墙上的画稿,反而是一种陪衬。
这家画廊最大的收入源于出售咖啡和甜点,本质上说,它还是曾经的那家咖啡馆,换了种装潢,墙上的墙纸和海报变为了大大小小的画框,无非如此罢了。
老板娘一方面对于画廊里的作品有着自己的筛选标准,另一方面,倒是对客人们是否在画布上看到了些许感触,颇为淡漠。
她知道咖啡馆本质上是社交场所。
装潢什麽的没有那麽重要,墙上挂着的马蒂斯丶毕卡索复制品,还是一幅手绘的海报不那麽重要。
甚至偶尔,咖啡豆什麽的,都没有那麽重要。
这样也挺好。
也时常会有客人会买下一两幅作品,老板娘也会像这样和对方聊上几句,有些人觉得是来的多了,氛围到了,下意识就买上一幅。
也确实有人被作品所打动,而那种感触多是吉光片羽似的灵碎的东西。
他们一瞬间驻足站住。
隐约之间,仿佛在作品的笔触里窥见了某些隐秘,但下一瞬间,就被繁杂的都市生活所淹没,很难真的说清楚自己看到什麽。
所以。
老板娘会觉得顾为经呆在店里,什麽也不干,就是长久的凝望墙壁上的一幅幅的挂画有点令人瞩目。交谈之间,她又会觉得年轻人上来就是「这里的笔触」有些粗糙,那些作品「蛮有趣的」表现的有些装。
那麽虚飘飘的东西,谁不会呢。
说上这两句,就错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评论家。
就像随便穿个大皮衣,鞋帮上带银钉的皮靴,开个保时捷敞篷车,出门在外便错把自己当成是位霸道总裁了。
实在太油了。
前两天那位买画的客人,还在那里一个劲儿吹嘘自己有一只会背济慈丶雪莱丶黑格尔的鹦鹉。
老板娘也就随意的听听笑笑。
鬼才信呢。
她也懒得戳穿。
听到这里,这位德国大姐倒是真的信了顾为经也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用笔水平颇高的画家,能把一幅画拆开了揉碎了,从画面上的色彩和光影之中抽离出笔触,仿佛用灵巧的手指一点一点的剥开一枚五光十色的丝茧。
若不是他恰好认识这些画的创作者,或者是个变态,在别人画画的时候,拿个望远镜远远的偷窥,那麽就说明他真的应该是位高明的绘画者。
不排除是位纸上谈兵的高手的可能性。
纸上谈兵谈的这麽好,谁能说,那就不算是一位了不得的高手了呢?
「……越是画大画,越不应该急噪,位置关系很重要,我曾经花费过不少的精力去绘画人体,对于怎麽画人,有一定的心得。」
年轻人还是刚刚那样的不急不缓的口吻。
此刻嗓音听上去已然不觉得刚刚那般老气横秋,反而颇有质朴丶平实的感受。
平平淡淡。
乾乾净净。
「我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习到的不光是如何把人画的像,如何让形体变得写实,让笔触变得严谨而已。我有一个比较暴论式的粗暴说法,大概率离艺术的真正真谛挺远,但听上去还是蛮有意思的。」
「怎麽说?」老板娘好奇的问道。
「既然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由人所画,那麽绝大部分作品,也全部都是在画人。」
「画人?」
老板娘打趣似的开玩笑的指着墙上的一幅风景画说:「那请你给我看看,这幅画哪里有一点像是人了。」
「我指的是韵律感。」
顾为经回答。
「我自己的水彩老师总是很强调韵律感,他总是会把『rhythmic feel』这个单词就放在嘴边,而通常他也会夸奖我韵律感方面做的不错。」
「这大概就是天赋吧?」
老板娘称赞道。
她以前从来不爱读那些专业的艺术评论文章,她对绘画有兴趣,只爱看展,读起书来始终觉得晦涩。
早年间,她曾买了两本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油画》来看。
翻了两页。
老板娘便觉得实在是受不了,能看得出,写得确实挺好的,但她被那些诘屈聱牙的句子折磨的头昏脑胀,看这些文章都不像是在看在评价一幅画,更像是那些编辑和撰稿人们,用一种独属于他们之间复杂暗语和密码本,在谈论着能够使人长生久视的魔法药剂的配方。
太玄了。
也太难懂了。
《油画》杂志的艺术性,就和《纽约客》的幽默性一样,都是特别特别有名气,让无数人读的如饮醇酒,她却从来都搞不太明白的东西。
在董事会上把杂志的受众定位设立为「纽约客Plus」的布朗爵士,肯定会对这个形容表示满意。
很少读艺术评论的老板娘今天听了身旁年轻画家的一席话。
顾为经仿佛在用非常平实的方式拉着她向着上方攀登,以更宏观也更细微的视角,一点点的拆解一幅画。
打趣归打趣。
女人要承认,这个世界上确实还是真有些高人存在。
今天她就撞见了一位。
「不是天赋。」
顾为经手指按着画框的边缘,轻声解释道:「我一开始也觉得这些因素应该可以归源于天赋之上。现在反过来看看,我的天赋肯定不差。」
「我相信。」老板娘点头。
「我小时候空间想像力就颇为不错,各种物体的透视关系,以及静态景物的写生做的都很不错。但长大之后我发现和那些真正天赋卓绝的人相比,我的天赋又什麽都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