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我当宰衡,你们谁同意,谁反对(1 / 2)
第1135章 我当宰衡,你们谁同意,谁反对
小羽能凭秦广王一句话,顺藤摸瓜摸到接下来的天数,固然与她自身敏锐的感知,以及她自身机缘(曾在土地夫人一案中,侥幸进入「与天道」对话的状态,秦广王审赵太后时,她又进入类似状态)有关。
可其中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却是她穿越者的身份。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无疑体现在信息上。
上辈子秦朝也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大秦也的确亡于胡亥之手,谶语完美兑现。
当然,也存在一定争议,说大秦其实亡于子婴之手,谶语有些牵强附会。
问题是,子婴他并非「秦三世」。
子婴仅仅是「秦王」,是王,而非皇帝。
就像嬴政明明有爹丶有爷爷,他祖上十八辈都是秦王,凭什麽他自称「始皇帝」丶「秦一世」?
因为大秦帝国和秦王国不一样。
嬴政的祖辈只是秦王,嬴政继承秦王之位后,灭了六国,统一天下,成为了「皇帝」。
胡亥也是皇帝,他是「秦二世」,继承了一个完整的大帝国。
等到了子婴时,大秦只剩下关中之地。
甚至关中之地也保不住了,刘邦正在冲击函谷关,马上就要攻入咸阳。
而且,为了不让六国叛逆进攻关中,赵高还主动帮大秦帝国降格:统一天下的大秦亡了,现在子婴只是占据关中之地的「关中王」。
所以说,大秦的确亡于胡亥之手。
总不能学某些NBA球星的「甩锅式传球」:比赛时间结束前一秒,才把球传给别人,别人投不进,整场比赛输球,便是别人的责任。
而这个「史实」,在小羽还没有力量时,就只是一条信息,可能在面临某些选择时,让穿越者获得优势。
等到小羽成为「羽太师」,道行高深,掌握了强大的天机术,还碰巧与天道合。
这一「史实」犹如「zip压缩包」,遇到了解压软体,立即解压出海量的「大秦天数」。
比如,此时小羽说胡亥就是「亡秦者胡也」中的「胡」。
没半点私人情感在里面,也不是利用「前世信息」装逼.前世信息仅能参考,完全当真并依靠之,只能害了自己。
小羽说出的判言,就是她推演出来的真正天命!
这不,胡亥还想狡辩两句,可其他人,尤其是有道行丶懂天机术的众臣,如烈阳侯丶李斯丶冯去疾丶国尉寮,听了小羽的话立即心血来潮,冥冥中有种很强烈的感觉:羽太师揭露了天命,狗攮的胡亥竟然就是他们找了几十年的「胡」!
说白了,天机术就是大数据推演。
都把真实数据透露给他们了,但凡他们有点道行,就会有感觉。
「原来胡亥皇子才是『胡』。唉,先皇死得憋屈啊!找了几十年,折腾了几十年,『胡』一直在身边。」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们必须承认,羽太师真的掌握了天命。
如果她早几十年来大秦,大秦也不至于失去天命啊!」
「现在咋办?胡亥皇子是亡秦之『胡』,真让他当二世皇帝,大秦要完蛋,咱们这些公卿,也要兑现『天街蹋尽公卿骨』的天命。」
「不能让胡亥皇子当二世皇帝,为了我们的身家性命咳咳,我是说,为了大秦,为了天下黎庶。」
看着众臣面色各异,对着自己指指点点,耳边还是各种议论声,胡亥崩溃了,嚎啕大哭道:「呜呜,不,我不是『胡』,我是嬴氏赵姓!我要改名,我乃『嬴亥』!」
九卿之一的内史腾叹道:「此乃天命啊,不是改名能避免的。」
郎中令赵成(赵高的亲弟弟)沉声道:「二世皇帝登基,是何等大事,岂能因为一句谶语而废之?」
「你说的这是什麽话?先皇为了这句谶语,劳师动众丶劳民伤财,前后折腾了五十年,难道在你眼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宗正子婴喝道。
赵成看了眼羽太师,小声又弱气地嘀咕,道:「二世皇帝登基,是近在眼前之大事。谶语之说,不能说完全不可信,可也有解错的可能。」
「你莫不是夹脑风?这可是羽太师的批言,连老夫听了都有心血来潮之感。
而且,羽太师知天命,三界谁人不知?」内史腾道。
赵成更焦躁了,却也无言以对了。
烈阳侯阴沉着脸走下丹墀,走到李斯与冯去疾跟前,低声问道:「二位丞相怎麽看?如今事情有变,恐怕登基大典无法进行了。」
冯去疾一脸愁苦,拿眼去看李斯。
李斯纠结道:「国不可一日无主.」
烈阳侯眯眼,语气转冷,「你的意思是,明知道胡亥是『胡』,你依旧坚持让他成为二世皇帝?」
李斯越发纠结了。
在今日朝会之前,他已经猜到羽太师不太赞同胡亥成为二世皇帝。
甚至他自己,从阳礼那听说李家「天命」后,也不太请愿继续支持胡亥了。
毕竟,只要是个正常人,都承受不了身死族灭的结局。
可他和胡亥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
推动胡亥继承帝位,早在十年前,在孟真君支持赵太后摄政时,已经开始。
是孟真君的到来,打断了他和赵高的谋划。
持续了十年的信念与谋划,自然也不会一朝一夕间崩塌。
他本心中,其实在期待羽太师给出答案,然后自己据理力争,在他的主导下,完成二世皇帝选拔。
嗯,可以否定胡亥,但整个过程不能脱离他的掌控。
谁知道羽太师的答案,竟如此简单却犀利。
他甚至不知道怎麽开口。
「我的意思是,『二世皇帝』不能再拖下去。」
李斯转向小羽,声音逐渐洪亮,「如果羽太师反对胡亥皇子继承皇位,还请说出你心目中的皇帝人选。」
小羽指着龙椅,道:「现在摄政将军自己下来了,是否该能者居上?」
「你要当摄政上将军?」烈阳侯漠然道:「此时正在推选二世皇帝!」
小羽叹道:「能被你们随意选来选去,仿佛市场选货物一样的二世皇帝,还是皇帝吗?
你们自己说,这样选出来的皇帝,你们能期待他干什麽?」
「那你说怎麽选?」烈阳侯问道。
「你让我说?行,但我不能站在这儿说。」
小羽越过他,施施然登上丹墀,站在龙椅边上。
她双手背负在身后,俯视下方群臣,淡淡道:「商汤死后,伊尹先后辅佐他的儿子与孙子继承大统,历任四代君主,大商朝局始终平稳安定。
大周开国贤君武王薨后,成王年幼,是周公辅佐朝政,帮助成王稳住局面。
从来没有通过群臣商讨,来决定一国之主。
是先王选一位能力出众的贤臣当家做主,统领群臣。
群臣跟随贤相一起辅佐新君。
原因也简单,当一群人讨论时,每个人都会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自己最有利,而非对国家最好的君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