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6章 留在波特兰(2 / 2)

加入书签

过去15年时间,波特兰是真正的NBA篮球圣地,冠军之乡,这一代波特兰球迷是幸福的,也是高傲的。

他们比其他地方的球迷更加的疯狂和忠诚,开拓者是波特兰的唯一,唯一的神,如宗教一般的篮球信仰。

随着阿甘在波士顿召开发布会宣布赛季结束后退役,整个波特兰陷入了一种狂热而悲怆的氛围中。

凯尔特人球员离开机场坐着大巴去往酒店时,整个城市都被开拓者和甘国阳的海报丶标志丶头像丶巨幅画像所包裹,就连路边的灯柱上都有「谢谢你阿甘」的标语牌。

抵达酒店后,在大堂扫地的黑人大叔认出了贝尔曼和凯尔特人队,过去说了一句:「你们没办法在这里取得哪怕一场胜利,阿甘保佑你们。」

酒店员工有这样的行为是会被警告的,凯尔特人这边想要申诉,但被贝尔曼阻拦,说打好比赛吧,不用费劲了。

「这里是波特兰,阿甘杀了人,也会有条子包庇他的。如果申诉,最后的结果是这位大叔会被辞退,然后整个波特兰群情激愤,我们说不定还要道歉。」

贝尔曼太了解这里了,这座城市对阿甘的狂热和信仰已经深深印刻在了骨子和基因里,说句实话,贝尔曼内心深处没有这个勇气去挑战这种信仰。

因为他自己曾经也是信徒,还是信仰最深,最忠诚的那个。

不对,不是曾经,而是直到现在,这种信仰还是深深刻在贝尔曼内心最深处。

从他出版的那本书就能看出来,没有真情实感,不是发自肺腑,谁能写下那样的文字?

贝尔曼心里清楚,外界都说这是阿甘和贝尔曼的师徒大战,是曾经亲密战友的战场重逢。

可实际上谁是师,谁是徒,可真说不定呢。

贝尔曼真的指导和引领过阿甘吗?确实是有的。

他毕竟是教练,从高中到大学到职业球队,他称得上阿甘的领路人。

可是回忆过往,在他们共同走过的道路上,究竟是谁指引谁更多呢?

贝尔曼心里有答案,其实阿甘更像是他的导师,是自己在篮球道路,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的贵人。

在那些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总是阿甘站出来点醒贝尔曼,给予他巨大的帮助。

20年时间,他已经爬的很高了,高到一个自己静下心来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的高度。

他站在高处往下看,这段上山的路很陡峭,每一步都很难走,回想起来,这些台阶没有阿甘在一旁,他根本就走不上来。

他连第一个台阶都跨不上去。

所以,所谓的师徒对决,阿甘才是那个师,贝尔曼才是那个徒。

阿甘是真正的引路人,人生和心灵上的导师,走在前面劈开红海的摩西先知。

贝尔曼很想击败他,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

但在内心的最深处,他知道,自己没有杀掉阿甘的勇气。

因为那意味着信仰的破灭,和对自我成长道路的背叛。

贝尔曼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从他本赛季出版《太阳从西边升起》就能看出,他依旧没能从阿甘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

如果连他都不能的话,蒂姆-邓肯又怎麽能走出来呢?

或许,最好的消息是,阿甘终于要退役了。

不管是邓肯还是贝尔曼,都不用再面对这个恐怖的敌人。

可是一旦心里有了这样的念想,内心就没有了背水一战,一决生死的勇气。

这或许也是甘国阳的一个心理计谋,用自己的退役,激发主队士气,瓦解对手的意志。

总之,凯尔特人在波特兰度过了提心吊胆的两天,等待着第三战的开始。

232的赛制下,意味着凯尔特人全队必然要在波特兰呆一周多,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

年轻球员们第一次经历总决赛,这样的压力很难适应和排解,而贝尔曼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的并不好。

他试图用大量的战术变化和轮换调整,来解决心理和士气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用战术上的勤奋,来解决战略上的错误。

效果到底如何,比赛会给出答案。

——

6月12号,总决赛的第三战在玫瑰花园球馆进行。

赛前,开拓者队的开场表演极尽的华丽和宏大,现场的氛围热闹到顶点。

而且,玫瑰花园球馆只是这场盛大狂欢的风暴眼而已。

以此为正中,整个波特兰市都陷入了一年一度的「开拓者狂热」中。

威拉米特河两岸,派拉蒙大剧院丶纪念体育馆附近,玫瑰花园广场上,到处都是人群。

其实在家是可以看直播的,跑到外面只能听收音机,但很多人都更愿意出来享受集聚在一起的欢乐气氛。

这种狂热从1984年开始就没有退烧过,当今年一切都要结束时,最后的高温是惊人的。

不是没有人劝说阿甘继续打下去,可是波特兰人了解阿甘,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人。

很多球迷都说「与其寄希望于让阿甘不要退役,不如想想办法,让他以后重新回来。」

毕竟,之前有过一次退役-复出的经历,再来一次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果这次阿甘要退,大家就开开心心的,和他做一次美好的道别。

夜空中,直升机牵引着一幅巨大的阿甘画像,从玫瑰花园球馆的上空飞过。

球馆里的大屏幕上播放了直升机的画面,球场上一片欢腾,甘国阳看着不禁热泪盈眶。

他在心里再一次告诉自己,一定要将自己的第十个总冠军,留在他忠诚的波特兰!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