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4章 俏言读书香(2 / 2)

加入书签

麝月笑道:「我的事情忙得差不多,正好得空,借着过来跑腿,找你来说说话。」

她拉着小红到屋外游廊坐下,看了一眼她的脸色,不禁抿嘴而笑。

说道:「你瞧你这样子,满脸都是喜气,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这还没过年呢,你就乐成这样。

平日我过来走动,你都无精打采的,是不是这几日三爷总过来,你心里就得美是不是?」

小红咯咯一笑,大言不惭说道:「还真被你说对了,三爷长的好看,我瞧他就心里得美,有什麽好稀奇。

西府的丫鬟哪个不这样,这几日三爷时常待客,这些人绕路都经过荣禧堂,以为别人看不出似的。

既然她们都稀罕看三爷,我是三爷的正经丫头,自然更加应该如此。」

……

麝月噗嗤一笑,俏脸微红,说道:「不害臊的毛丫头,厚脸皮便厚脸皮,偏还说的理直气壮。」

两人打趣着说笑一阵,小红说道:「前些日子,荣庆堂传出风声,二奶奶说芷芍丶五儿丶平儿姐姐入房。

英莲和龄官又是外头的,三爷身边正经丫鬟就晴雯姐姐,有些不成体统,话里意思给三爷添服侍丫鬟。

你在东府办差,又在二奶奶身边走动,就没听到什麽风声,三爷有看中的丫头吗?」

麝月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动,这话头她自然听说。

这几日在王熙凤身边走动,还听到其中一些风声,心里多少有数。

不过这事关系到荣庆堂,毕竟还是没影儿,她也不敢往外说。

笑道:「你这个贪心的东西,做了荣禧堂管事丫鬟,多少人羡慕你,居然还不知足。

敢情见三爷好看,当真迷花了心眼,给三爷做铺床迭被丫头,才能遂了心意,当真不害臊。」

小红不服气说道:「麝月姐姐,你难道都不知道,做三爷贴身丫鬟,可是很得便宜的事。

三爷不仅待身边丫鬟宝贝,还都教她们读书识字,他身边的那些丫头,听说个个都读诗书。

即便晴雯姐姐这爆炭性子,也能识文断字的,这可多让人眼馋。

三爷可是头名进士,翰林学士,要是能让他教读书写字,这辈子就值了,到老都能拿来显摆,多体面的事。

要是做不到他的贴身丫鬟,怎麽得这读书写字的好处。」

……

麝月笑道:「你一个办差的丫鬟,干嘛非要读书写字,你还想考女秀才啊。」

小红叹道:「麝月姐姐,丫鬟做不了一辈子,年纪大终究要打发出去嫁人。

难道嫁人后再回来做婆子,想想都觉得不得劲,实在太没意思。

可要是学会读书识字,那情形可就大不相同,三爷如今家大业大,听说外头还有个鑫春号。

这麽大商号都交给姑娘家打理,就那位常给府上送礼的曲姑娘,你说三爷多待见女儿家。

如今我也是三爷的丫头,却是大字不识的睁眼瞎,他即便待见我,我也觉得好没脸。」

麝月笑道:「你说的倒是有道理,读书识字自然是好事情,也不是非做三爷房里丫鬟才行。

晴雯性子火辣,从小吃不住委屈,但她针线功法好,对主子细心体贴,所以是做服侍丫鬟的料。

可你确是不同的,聪明伶俐,做事乾脆,嘴皮子利索,生来就是做管事的料。

单让你给三爷铺床迭被,倒是白瞎了你这人,其实不贴在三爷身边,也能让他教你读书写字。

这几日三爷不是都在堂里,你得空求求他,三爷最好说话,必定会答应的……」

小红一听这话,眼睛不禁一亮,说道:「我怎麽没想到这茬,这的确是个办法。」

又叹气说道:「不过还是既做贴身丫鬟,又让三爷教读书写字,称心如意,更加得美。」

麝月忍不住大笑,拿手掐小红脸蛋,笑道:「让我好生拧上两把,你脸皮到底有多厚……」

……

荣国府,荣庆堂。

堂上熏笼吐麝,茶水温香,笑语朗朗,气氛和睦。

眼下除夕将至,不仅各家老亲女眷多来走动,连贾家外七房女眷妯娌,也常到荣庆堂给贾母请安。

王夫人丶李纨等正经儿媳妇孙媳妇,自然也要每日走动,应和家门礼数。

前些日子西府流言四起,曾让王夫人十分狼狈恼怒,但时间过去七八日,光听见打雷,就是不见下雨。

王夫人紧绷的心弦松了大半,觉得自己猜想没错,必定是老太太心疼老爷,中途截停了此事。

至少过年这段时间,这桩恶心事不会牵扯起来,按老太太的富贵性子,绝不会让人扰了过年高乐。

所以王夫人在东路院躲了几日,看到西府风平浪静,便放心重新在西府冒头。

……

可巧王夫人和李纨闲坐不久,忠靖侯李氏到府走动,且忠靖侯史鼎也一起过来,这让贾母十分高兴。

史鼎是贾母最看重的侄子,史家世传的保龄侯爵位,被二侄子史鼐承袭。

小侄子史鼎少年时平平无奇,成人后入五军营为校尉,多年摸爬滚打,也只升到偏将之位。

不仅在五军营中寂寂无名,在神京各世家子弟中,也是名不经传人物。

可偏偏这样一个不起眼后辈,却具备十分老辣的眼光。

当今圣上潜邸之时,同样是个平平无奇的皇子,比起当年惊才绝艳的吴王,是个被人忽视的角色。

自己这小侄子不知什麽缘故,就和潜邸齐王看对了眼睛,一心一意甘为簇拥奔走。

世家子弟站位投靠,要麽保持中立,两边不下注,要麽择强而栖之。

当年东西两府家主,身在翰林的贾敬,莫不是如此。

只贾赦贾政无官无职,而且才略平庸,或家中坐蜡,或花天酒地,无报效投靠之姿,也少了不少祸事。

……

当年齐王在众皇子之中,生母出身最平庸,才略名望最平庸,谁也不会选他下注。

但小侄子史鼎偏与齐王交好,曾经成为神京勋贵子弟笑柄。

直到十六年前,神京发生剧变,齐王顺势脱颖而出,侄子史鼎才让人刮目相看。

当今圣上登基之后,便将籍籍无名的五军营偏将,册封为二等忠靖侯。

当初神京剧变,其中血雨腥风,皆被皇家封锁消息,三缄其口。

贾母等老一辈人,都不会相信,仅凭圣上少年伴当,就能册封侯爵贵勋。

爵名忠靖,重逾千金,非为从龙之功,不能标榜冠之。

但史鼎到底立下何种从龙之功,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他本人也绝口不提……

但不管如何,靠着一己之力,被册封侯爵世勋,多年身居军职高位。

史鼎后来居上,史家中流砥柱,无可争议,贾母自然十分看重。

……

贾母知道史鼎身负要职,平日公务繁忙,一年到头上门拜望,屈指可数。

他能上门看望自己,贾母心中自然高兴,本想叫贾琮过来陪客。

毕竟侄子史鼎向来和贾琮投缘,两人在官场更是互为护持,彼此熟络投契,坐着也更有话说。

加之贾母心中存了湘云的亲事,叫贾琮归来露脸说话,才显两家晚辈亲好之意。

只是让鸳鸯传话出去,回来却说三爷在开宴待客,既当家孙子难以脱身,自然叫儿子来相陪。

又让翡翠去东府传话,请史湘云和探春过来,陪着各自长辈说话,贾史两家是至亲,女眷倒不必太避讳。

等到贾政入堂,自和史鼎应酬交谈,这边女人的话题,绕来绕去,自然离不开晚辈子嗣。

李氏习惯性夸了贾琮一番,却习惯性对宝玉只字不提。

毕竟上回李氏上门,宝玉当众跪堂出丑,神京各家勋贵传的人尽皆知。

暗地里不知招惹多少耻笑,李氏常在贵妇圈里走动,自然知道一清二楚。

让她再当面夸赞宝玉,实在觉得有些昧良心……

既然夸不得二房嫡子,自然夸一夸二房嫡孙,也给自己姑母留些体面。

她对李纨笑道:「正是年关时候,你家兰儿怎不见,那小人儿长得疼人,这会子去哪里玩了?」

探春笑道:「婶婶不知,兰儿虽小,可却懂事,每天晨起,必做一个半时辰功课,如今还在东院用功呢。」

李氏笑道:「还是琮哥儿开了好头,搏来翰林门第的名头,给家门子弟立了榜样。

兰儿未到总角之年,就已经知道好生读书,将来必定是个有前程的。」

王夫人听了这话,多少有些欢喜,但想到宝玉便觉不对,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