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2章 游仙派(1 / 2)

加入书签

第882章 游仙派

看着满脸笑容的三位老教授,陈凡却有些头疼。

他确实很想提前毕业丶提前拿到硕士学位证,可是只要想到改开后历史上第一位硕士毕业生的「遭遇」,就有些不寒而栗。

陈凡没有参加78年3到5月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而是由江大徐教授利用了还没有完全废除的推荐制度,直接免试招录。

除了这部分极少数丶大约全国总共只有两百个名额的免试研究生之外,78年的研究生考试,总共录用了10500多名考试合格的研究生,加起来共一万零七百多名。

这一万多名研究生,基本上集中在81年的6月份毕业。

不过也有少数例外。

比如易中天的同班同学丶后来的着名魏晋文化史学家丶书法家唐翼明。

唐冀明的父亲唐振楚曾经做过老常的秘书,所以当年哪怕拿到了全省第二的好成绩,也没能上大学,直到78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才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武大中文系录用,与同样考上武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易中天成为同班同学。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之后,在80年12月,他又参加了留学生选拔考试,获得去美国留学的资格,并顺利办理下赴美留学的签证。

当时签证的有效期只有三个月,为了在期限内赶到美国,又不耽误研究生学习,唐冀明便向学校提出,申请提前毕业。

恰好那时候武大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学分制度,只要拿满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可以顺利毕业。

在学校同意了他的请求之后,唐冀明用了两个月时间,写出了自己六万字的毕业论文《从建安到太康——论魏晋文学的演变》。

与此同时,武汉大学把唐翼明的申请报到了教育部。

因为他是改开后第一届研究生,全国统一学制是三年,现在要提前半年毕业,学校做不了主。

部委收到申请之后,第一时间回覆说:「你们必须把这个学生的全部成绩单和论文寄过来审查。」

审查通过后,领导又专门叮嘱:「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硕士毕业生,必须进行严格慎重的口试,口试委员会的教授不仅要有武汉大学的,还要有其他学校的,并且至少要有两名外地的。」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专门的答辩委员会组成了。

这个专供唐冀明毕业答辩的委员会一共有九位教授:武汉大学五位,武汉其他大学两位,外地的则有北大的陈贻焮教授和人大的廖仲安教授。

不过后来廖仲安教授因身体原因临时不能参加,实际上「只」到了八位。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恢复研究生教育后丶全国第一次研究生毕业答辩终于「隆重举行」。

陈凡想到唐冀明回忆当年毕业答辩时的讲述,就有些头皮发麻。

答辩委员会一共九名教授,实到八名,就以为只有八人参加吗?!

NO!

答辩那天,开始时间是上午九点,结束时间是中午12点,地点在武大大礼堂。

主持答辩的八位教授全部坐在大礼堂的舞台上,舞台下方,给唐冀明单独摆了一张课桌,却不是正对着教授们,而是呈45度角侧对。

因为除了这些教授,武大几乎所有教授也都全面出动,他们都坐在礼堂前两排,近距离观察这位敢吃螃蟹的同学。

除此之外,还有闻讯赶来的本校和外校的研究生。

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连台阶上都坐满了人,还有外面的走廊……。

这哪里是答辩?

公审都没这麽夸张!

如果现在换成自己,那公审的不就变成自己了麽?

陈凡连连眨眼,想到那个情景,就有点口舌发乾。

自己这麽低调的人,不必做那麽高调的事吧?

其实,按时毕业也挺好的……

徐教授却不明白自己的弟子很低调,见他不说话,当即说道,「如果是别的同学,即便成绩很好,我也肯定不会提议他提前申请毕业。

你就不同了,现在的研究生课程对你来说,已经远远不能为你提供养分。其实我给你的许多读物和课业中,有很多都是博士学习阶段的内容。

硕士生三年,博士还有三到四年,以你的条件,不会读到硕士就满足了吧?」

陈凡见徐教授用问询的目光注视自己,当即咧嘴笑了笑,轻轻点头,「诶。」

徐教授瞬间瞪大眼睛,「嗯?」

陈凡赶紧说道,「我是说不满足丶不满足。」

徐教授这才笑眯眯地点点头,「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既然要读博士,那不妨抓紧时间,提前申请硕士毕业,也好省出一年多的光阴出来。」

旁边席教授点了点头,随即转头看着徐教授,说道,「国外大学有研究生阶段硕博连读的规定,甚至对优秀的年轻学生,还有本硕博连读的制度,只可惜,这一次的研究生条例,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否则小凡也不用申请提前毕业,然后以博士生的身份的入学,倒显得多此一举。」

旁边刘教授立刻说道,「中南矿冶学院(后来的中南大学)倒是有个创举,他们将『研78级』丶『新78级』丶『老78级』三届学生安排同堂授课,或许能为未来制定硕博连读制度,提供相应的经验。」

陈凡在一旁听着有点晕,研78级是第一届研究生丶新78级是参加78年高考被录取的学生,而老78级,却是参加77年第一次高考的学生。

把这三届合并到一起授课?

确定不是因为缺老师的原因?

不管他晕不晕,反正他立马多了一个任务,而且还是优先级别最高的:写毕业论文。

陈凡目前在读的专业,仔细说来和易中天读的一样,都是「古代文学」研究,所以他的论文方向,也要围绕古代文学做文章。

另一个,中文系并不是以培养「作家」为目的,哪怕是最接近「作家」的中文专业,正式名称也是「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丶高校丶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丶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丶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