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好官(4)(1 / 2)
李景隆起身,李至刚落後一步。
两人垂首进来,正准备如其他人一般跪着,就听朱元璋忽然对李景隆道,“怎麽才来?”
“臣在家里的庄子上,今年庄子上的农事不好!”
李景隆低声道,“臣想着巡查一番,省的庄子上的管事,不顾下面佃户的死活,依旧往死里追租子!”
闻言,朱元璋脸色稍缓。
但口中却道,“一天天,就忙着家里那点小事,军国大事你就不管了?”
“我他妈想管?”
“我现在是干啥的呀?”
李景隆心中暗道一句,面上却诚惶诚恐,“是臣疲懒....”
“咱记得三年前,你上书过黄河有决口之忧!”
朱元璋打断他,“李以行也在咱的面前,说过此事.....具体的事,当时还是李以行办的!”
忽然,李至刚得意的瞄了一眼跪着的户部尚书赵勉等人。
“骤然来灾!”
朱元璋又道,“他们束手无策,叫你二人来,是问问你俩,有何对策!”
“臣,五点奏议!”
李至刚快步出列,大声道,“第一,速委派朝廷大臣赶赴灾区...”
当下,他原原本本的把刚才对李景隆所说的五点,陈述了一遍。
朱元璋默默听着,目光不时的在户部众人的身上扫来扫去。
待李至刚说完,感受到老朱目光的赵勉,大汗淋漓的抬头,“启奏皇上,户部尚有库银.....”
但岂料,直接被李至刚打断。
“赵部堂,现在银子...是最没用的!”
顿时,殿内人人侧目。
人家赵勉是跟皇帝说话,你李至刚哪来的胆子插嘴?
“皇上,微臣以为,在刚才微臣所说的五点之前,还有两点....”
朱元璋颔首,“你说!”
“第一,马上调动军队,维持治安!”
“第二,就近拨粮。不管是各布政司的存粮,还是军粮,必须马上调拨给灾民...”
“没有粮进肚子果腹,就算每个灾民一百两银子,也无济於事!”
“银子,能吃吗?”
啪!
朱元璋一拍桌子,“说的对!”
而後看着赵勉等人,不悦道,“尔等整日圣人文章,却不知百姓疾苦....身居高位,是摆设吗?”
“皇上,关於调拨粮食,臣心中有个想法!”李景隆也开口道。
“嗯,好好好,二丫头你说说!”
“十一个州府受灾,灾民何止百万?且灾情不止一省,乃是河南山东两地。”
李景隆缓缓道,“朝廷调拨粮草,稍有不慎就能引来哄抢,或许也会被别有用心之徒,蛊惑百姓说朝廷厚此薄彼,以至百姓失了心智!”
他顿了顿,继续道,“山东的灾,可由河道总兵,山东都指挥使,直接用军粮...”
“至於河南!”
李景隆俯首道,“除了都指挥使司之外,由开封周王处,调拨出一部分来!把灾区按地域划分,就近赈灾!”
“我他妈怎麽没想到?”李至刚心中暗道。
朱元璋又是重重点头,“到底是带过兵的人,说话办事的条理比他们强多了!”
“还有!”
李景隆又道,“太子爷应该到西安了吧?”
“嗯嗯,跟太子有何关系?”朱元璋奇道。
“河南受灾最重!且赈灾之後,还有治瘟,还有组织百姓重新耕种,还有种种棘手之事!”
李景隆继续道,“若从其他地方调拨粮草,远水解不了近渴!臣以为,请太子爷在关中筹措粮食,用来救济河南!”
闻言,朱元璋脸上露出几分笑容。
“你此言...深得吾心!”
他当然欢喜!
这明显是给他的好大儿,太子朱标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贤君形象的最好机会!
“马上给周王还有太子去旨!”朱元璋开口。
中书舍人刘三吾,开始提笔等待。
“周王那边,先跟着河南的官,尽力救灾...粮食调拨等事,不必请示!”
说着,朱元璋顿了顿,“跟老五说,他用了多少粮食银钱,以後户部会补给他,切勿这时候小气,一切以百姓为重!”
“告诉太子!西北粮仓充裕....调陕西的粮食㣉河南。”
“遵旨!”刘三吾一蹴而就。
“还有!”
朱元璋看向李至刚,“你是兵部尚书,让河南山东的武将组织人马,务必安定局面!”说着,语气一寒,“若有聚众谋乱的,蛊惑人心的,发现一个杀一个,发现一群杀一群....”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