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时代的洪流(2 / 2)
勋贵系的圈子不大,基本上都能扯上点儿关系。
尤其是当年勋贵系势弱的时候,内部抱团更加紧密。
各家子弟走动频繁,在京城长大的,全部都是熟人。
她实在很难把那个粗犷的云向文,同现在的杀人屠夫联系上。
「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那是找到户体的,更多的死者还不知道被埋在什麽地方。
真实死亡人数,不一定是一千多,还有可能更多。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他云向文都敢当街击杀一名进士,还有什麽事是他不敢干的。
当然,这麽多的杀戮,肯定不能他一个人完成的。
如果全部动用南京的驻军,外界传的就不是流言,而是直接坐实了他的罪名。
事实上,他魔下的部队,从未离开过应天府。
各地士子遭遇意外,都是其他人下的黑手。
朝廷拨付的钱粮不足,北疆成边的日子不好过,将领们自然要想办法搞钱丶搞粮。
为了减少粮商赚差价,安排人自己到南方采购,也不是什麽新鲜事。
既然决定拿江南士绅逃税做文章,安排一些人手秘密潜伏过去,也很合理,
募兵撤离了,各地的卫所可没有裁撤。
虽然都是空架子,可往里面藏上一些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有了这些部署,才能同时在多地发动,把赶往南京抗议的士子全部干掉,进一步激化矛盾。
不过他们的胆子虽然大,但手法还是太过稚嫩。
想要逼迫江南士绅妥协,光这样杀戮不够,还得藉助叛军的刀。
若是有一支叛军,打着均田地的旗号,大肆屠戮士绅商贾。
杀穿一两个州府后,各地的士绅商贾,就不会觉得朝廷的税赋重了。」
听了李牧的回答,景雅晴当场翻了百眼。
这哪里是解决问题,分明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
尽管目前勋贵系的谋划,同样是把问题扩大化,但也没敢玩儿这麽大。
稍有不慎,让叛军闹大,后果不堪设想,
「夫君,按照你的意思,乾脆让叛军把江南各大书院一并给屠了。
直接让江南一众大族,损失一代子弟,闹出来的动静更大。」
景雅晴顺势调侃道。
最近这几年的混乱,让侯府的亲戚减少了不少,许多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倘若江南叛军再起,勋贵系还能不能顶住,谁也无法确定。
景家死的人已经够多了,她真心不想乱子持续下去。
理论上,可以提拔草根将领补充,现实操作根本不允许。
乱世之中,充满了尔虞我诈,忠诚的重要性远高于能力。
「夫人言之有理,这确实是遏制士绅大族的一个办法。
不过此计太过有伤天和,我们就不掺和了,让他们自行领悟。」
李牧当即回应道。
他的身份地位,没法在这上面表态。
真要是给出这样的建议,那帮旧部百分百会去干。
北疆的恶劣局势,让少壮派产生了严重忧患意识。
从一些旧部寄来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是真担心大虞的未来。
就是在具体操作上,有些太过想当然。
天真的以为勋贵系重新掌权,就能挽救江山社稷。
可惜他们忘了,现在的勋贵系,不是之前的勋贵系。
几年前的勋贵系,核心是一群充满热血的年轻人,政治上非常纯粹,个人操守也是相当的高。
拿着没有零花钱的俸禄,就能为大虞朝抛头颅丶洒热血。
进入官场这个大熔炉后,许多人的底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下面在变化,高层堕落更厉害。
相比景李二人,现在的勋贵系当家人,无论气度,还是能力都差的远。
别说是掌控朝政,连勋贵系内部的问题,他们都没梳理明白。
少壮派宁愿推李牧这个远离中枢的总督当老大,都不想跟着他们两个当家人混。
同年轻一代相反的是,老一辈勋贵则是两人的主要支持者。
或许是上了年龄,丧失了心气;又或许是被官场浇灭了热情,反正是他们只想维持现状。
相比拯救江山社稷,他们更在乎家中产业多收几两碎银。
内部分裂严重,外部更是一堆的烂摊子。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朝廷让李牧回去当首辅,也逆转不了大虞走向衰落的大势。
「夫君,我们不会卷入其中吧?」
景雅晴忧心的问道。
江南士绅的死活,她可以不在乎。
可勋贵系内部的变化,她不得不关心。
私底下和各家的联系中,许多人都希望她能劝李牧北上收拾朝廷留下的烂摊子。
毕竟,勋贵集团和大虞朝绑定的太死,大家荣辱与共。
对这些事情,她都是打太极。
一些长辈开口不好拒绝,那就明面上答应着,转头就把书信丢进垃圾桶。
北上是不可能北上的。
明知道大虞是烂摊子,汉水侯府好不容易跳出来,再回去趟浑水岂不是傻。
「卷入其中,迟早的事情。
你我皆是勋贵子弟,在外界眼中,可都是世受皇恩。
现在国朝陷入危机中,岂能不挺身而出。
不过参与其中,也要看怎麽参与。
等哪天朝廷崩溃,为夫就北上勤王。
匡扶社稷有困难,暂时替朝廷稳定局势,还是不难做到的。
放心好了,局面一旦稳定下来,为夫立即抽身闪人。
多折腾几次之后,等天下人对大虞朝都没有了耐心,我们也就解脱啦!」
李牧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赶上了王朝末年,勋贵子弟享受了前期发展的红利,到了后面必然受到束缚。
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大势会推着前进。
搁在几年前,李牧只想着南下避祸,远离朝堂的纷争。
随着大虞朝的持续衰落,安南都护府的发展壮大,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倘若哪一天大虞崩溃,他这位天下第一诸侯,就是各方的眼中钉。
无论是否愿意,都要被迫卷入乱世争龙中。
就算他自己不干,下面的人也会推着他干。
事实上,如果他不是勋贵子弟,估摸着下面的文臣武将早就鼓动他造反了。
毕竟,老大不进步,下面的小弟也没法进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