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1章 破产的大虞(2 / 2)

加入书签

吕凌风双手一摊说道。

哪怕尽可能高估,江南抗税运动带来的影响,最终结果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仅仅只是晚来几个月,脆弱的大虞财政,就被干破产。

不光普通百姓的日子难熬,一众清水衙门中下层官员的年,一样过不下去。

在朝为官,还要向家中伸手,也算是变相的付费上班。

如果只是也就罢了,大虞官员的俸禄虽然少,但各项福利待遇却非常优厚。

中了进士,就有2000亩的免税田。

京中的七品小官,都有3000亩免税田。

官职品级越高,能够拥有的免税田也就越多。

官员免税田亩数量,最高上限是一万亩。

尽管名义上,朝廷的优免制度,仅限于役和部分赋税。

可实践操作中,地方衙门都不会上门去徵收官员家土地的税,一应负担全部都转嫁给了自耕农哪怕家中没地,也会有乡邻带着土地投靠。

只要做过一任大虞的官,就很少有穷的。

这些优免制度,带来的收入,仅仅只是官员财源的一小部分。

在职期间的各种孝敬,才是收入的大头。

如果擅长经营的话,发家致富只需要一代人。

本来这套模式运营好好的,但架不住天灾人祸不断。

再多的免税田,也得要田里有产出才行。

经营产业,同样需要赶上好时候。

在百业凋零的时代,大部分买卖都得赔钱,

局势恶化到现在这一步,北方地区的中小士绅地主,一样到了破产边缘。

没有了这些隐性福利收入,指着俸禄过日子的清水衙门官员,自然无法容忍朝廷欠。

「不光是京官的俸禄,京营和边军也在闹饷。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怕是会出大事!」

镇东侯神色凝重的说道。

最近这些日子,为了安抚军心,搞得他是精疲力尽。

嘴上说的再好听,也架不住肚子挨饿。

不说是吃上大米白面,好歹搞一些粗粮,让大家度日。

受此朝廷欠饷的影响,京中甚至出现了成建制的部队逃亡。

很多时候,登船离开了,消息才会上报。

能出现这样的局面,自然是军中同僚在帮忙遮掩。

朝廷发放的钱粮有限,减少一些士卒,大家还能多吃上一口。

收到消息后,都督府跑去和汉水侯府扯皮,那也于事无补。

移民船一旦出港,就不可能调头回来,

想要追究逃兵的罪名,朝廷要派人去南洋地区,一个岛一个岛的搜寻。

大虞朝缺的是钱粮,又不缺士兵,犯不着这麽折腾。

京营尚且如此,边军逃亡的数量更多。

朝廷钱粮供应不及时,士卒们也要活命,前线将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不是朝廷发放的钱粮,根本养不活手下的士卒,勋贵少壮派将领也不会那麽急切的想搞事。

「侯爷,您说的这些,下官都清楚。

可是户部没钱啊!

今年的秋税,都到了这个时候,入库的还不足十分之一二。

这些钱粮,都没在户部过夜,就被划拨了出去。

东挪西凑,也得有地方挪才行!」

吕凌风哭丧着脸说道。

无论是行政开销,还是军费开支,都是朝廷的必备开销。

按理来说,全部都应该足额发放,怎奈户部现在是真没钱。

「没钱也得想办法!」

「宗室那边,现在也闹的厉害。

你且看着,再拿不出钱来,你的尚书府都要被人给平了!」

礼部尚书袁天宇顺势补了一刀。

对清流党人的作风,他一直都看不惯。

明知道朝廷财政困难,这帮王八子,前面还在朝堂上提出给江南士绅减税,

如果不是这些家伙拖后腿,去年结算发现江南税收锐减时,朝廷就该采取强制手段催收,根本不会拖到秋收后才行动。

作为户部尚书,最了解朝廷财政的人,没有未雨绸缪提前准备,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职。

面对群臣的围攻,吕凌风向队友投去了求助的眼神,可惜迎接他的却是假装没看见。

没有办法,清流党的政治理念听起来非常诱人,可一旦到了具体运用上那就遍地都是坑,

不光无法用来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吕尚书,当年白莲教叛军席卷半壁江山,我大虞都挺了过来。

难道仅仅税款晚来几个月,帝国财政就要在你手中破产麽?

别忘了关中的叛军,此刻已经出了潼关,正在向京师逼近,

受困于钱粮,朝廷至今都没有调部队过去围剿,再拖下去江山社稷就全完了!」

兵部尚书罗文博厉声训斥道。

受北方缺粮的影响,朝廷在平叛问题上,都变得消极起来。

倒不是大家不知道叛军的威胁,主要是镇压了叛军之后,朝廷也没粮食养活灾民。

填不饱肚子,迟早都得反。

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尽可能往南洋输送移民。

送走一船人,就减少一船人的压力。

可惜破产的百姓太多,安南都护府的移民能力又有限,只能优先疏散涌入顺天府的难民。

「罗尚书,现在说这些,不嫌太晚了麽。

大家若是真想筹粮,那就在京中清查贪腐吧!

先从我户部的官员开始,万一运气好抓几个巨贪出来,没准还能应应急。」

吕凌风当即赌气道。

理论上来说,反腐是解决财政困境的有效措施。

可现在的大虞,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粮。

在漕运中断的大背景下,现在只能指望海运。

粮食生意的门槛高,不是什麽人都有资格掺和的。

其中拥有海船的,数量占比就更少了。

海上贸易本就是暴利,海商们不会因为北方临时缺粮,就放弃原来的买卖转行。

目前京师的粮食来源,主要依赖安南都护府的移民船队。

船队北上的时候,通常都会装上一船粮食。

配额不够的时候,偶尔也会在半路靠岸,顺道采买一部分。

受制于航海技术,船队什麽时候抵达,全靠老天爷肯给多少面子。

到了年根上,依旧不见船队抵达。

本就陷入粮荒的京师,一下子绷不住了。

「查就查!」

「希望到时候,吕尚书还能这麽硬气!」

一旁的高阁老开口嘲讽道。

彻查户部,不一定能变出粮食来,但肯定能找到背锅侠。

以大虞官僚的节操,进了户部这种衙门,能够乾净才有鬼。

「高阁老,你不要欺人太甚!」

「真要是掀开了盖子,大家都别想体面!」

见高景风要让他背锅,吕凌风忍不住威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