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6章 城门争夺战(2 / 2)

加入书签

都到了这种时候,还敢把希望寄托在勤王大军身上。

「六叔公,等勤王大军汇聚起来,给我们收尸都赶不上。

边军断粮多日,现在一个个边军将领,都在为军饷钱粮发愁。

纵使朝廷下达圣旨,边军将领愿意出兵救援京师,也是心有馀而力不足。

北边的援军指望不上,南方的援军更是没戏。

南下的北疆军团,需要镇压江南大地,还要负责疏通京杭大运河,根本无法动弹。

南方其馀各省最能打的军队,在上一次和北虏会战的时候,就被抽调到了北方,至今都未返回。

除非给侯爷下诏,让他从安南起兵勤王。

鉴于现实问题,纵使朝廷下达了圣旨,等侯爷的援兵赶来也是数月之后。

京中的粮食支撑不了那麽久,就算叛军不攻城,城中秩序也会崩溃。」

李和颂一脸淡定的解释道。

勋贵世家与国同休,享受了盛世的红利,也要在乱世中付出代价。

镇远侯府算是好的,上一任镇远侯死在了出征路上,算是对得起大虞朝了。

当代镇远侯年幼,尚未正式承袭爵位,暂时无需承担相应责任。

帝国危难时刻撒丫子跑路,世人也不会苛责一孩童。

如果换个时间点,哪怕局势再怎麽凶险,为了家族声誉也必须和朝廷站在一起死扛。

「你的意思是城破之后,找机会逃离京师?」

六叔公沉声问道。

提前跑路是不可能的,李家丢不起那脸。

家族积攒了数百年的政治信誉,不能在他们这一代葬送掉。

「没错!」

李和颂坦率的回答道。

从利益角度出发,他是希望李家能够带着手中的军队,南下投奔汉水侯。

举宗族之力,一起参与乱世争龙,胜算无疑会大大增加。

可现实条件不允许,勋贵世家的傲气,也不允许他们逃避。

哪怕必须转移,也得先和叛军干一仗,证明李家为朝廷尽了忠。

「三哥,如果京师真的不保,我看可以安排一些年轻子弟,趁乱突围以保全各房的血脉传承。

辽东那帮反贼若是入了城,我们这些老家伙过去应付便是。」

六叔公冲白发老者说道。

世家大族能够长期传承,最主要的就是懂得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分散风险。

忠义之名他们想要,但宗族传承更不能断。

「嗯!」

「安排一些精英子弟突围可以,但必须是未入仕的。

当了朝廷的官,拿了朝廷的俸禄,就要做好和大虞共存亡的准备。

一旦城池沦陷,就跟着我们这帮老家伙去守卫皇宫,保卫陛下的安全。

若是死在逆贼手中,正好全了吾等的忠义之名。」

白发老者一脸淡定的说道。

这个决定非常残酷,不过李家跟着大虞安享了数百年的富贵,不可能没有表示。

乱世一旦开启,这份忠义之名,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家天下时代,宗族利益往往高于个人生命。

活了一大把的年纪,各种大风大浪,他都见过了。

眼前的场面,确实复杂了一些,但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他可以确定,只要没死在乱军中,辽东叛军就不敢对他们出手。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辽东镇既然打着永宁帝的旗号,那就代表着对方还心怀忌惮,不敢明着造反。

心里有了顾忌,叛军敢在任何地方放肆,进入皇宫中也必须收敛一二。

士兵又不认识皇帝长啥样,万一不小心捅死了永宁帝,他们的政治旗号就废了。

没有大义充当遮羞布,连当董卓的资格都没有。

站在辽东镇的立场上,为了尽快稳定局势,前期肯定要把永宁帝给抬出来。

京中文武百官大都参与了废帝运动,既然支持永宁帝复位,肯定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清算。

反正永宁帝好忽悠,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打着皇帝旗号排除异己。

不过在百官废帝行动中,李家正忙着闭门守孝,根本没有参与其中。

展开政治清算,也牵扯不到他们。

何况李家人还有政治价值,把他们掌控在手中,能够让李牧投鼠忌器。

越是有价值,就越不容易死,也越有机会折腾。

活了一辈子,到了耄耋之年好不容易捞到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他李亨肯定要放手一搏。

成则是力挽狂澜的功勋,败是壮烈殉国的忠义之士。

无论哪种结局,未来史书上,都会给予不低的评价。

「三叔公,何至于此啊!」

李和颂焦急的劝说道。

留在京中的族人若是都死了,那麽一了百了,没啥好说的。

怕就怕落入叛军手中,成了威胁自家侯爷的人质。

尽管能发挥的实际功能有限,没有哪个乱世枭雄会被人质所束缚,但架不住这种操作能恶心人。

受儒家亲亲相隐的影响,六亲不认可不是什麽好名声。

「混帐!」

「我李家世代忠良,至此国难当头,老夫岂能退缩!」

李亨当即怒骂道。

后路都安排好了,有李牧在后面撑着,李家就不可能没落。

没有了宗族拖累,青史留名的机会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至于牵连留在京中的族人,直接被他无视。

大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积攒各种问题,迫于亲情关系很多都没法处理。

正好藉助这个机会,来一次刮骨疗毒。

没有了这些拖后腿的捣乱,离开的精英子弟,才能缔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李家。

「三哥说的不错,我李家世受皇恩,肯定不能临阵脱逃!」

一旁的六叔公李熙笑着附和道。

几十年的兄弟,对方心里想什麽,一个眼神就能够知道。

都有七老八十的人了,纵使跟着逃离京师,也不一定能活着抵达安南。

与其憋屈的死在路上,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

寅时三刻,劳累一夜的巡夜的士兵,正三三两两打着哈欠。

稍不留神的功夫,几名黑影闪过,匕首直接划过了他们的脖子。

杀完人之后,黑衣人没有丝毫迟疑,直接拖拽着尸体进入院内,迅速换上巡逻士兵的衣服。

稍微整理一下军服后,就捡起了武器,扮作巡逻士兵缓缓向城门靠近。

「你们是哪部分的,为何从来都没有见……」

不等守城官兵说完,长枪已经刺穿了他的胸口。

知道暴露了身份,一众冒牌货官兵没有丝毫迟疑,纷纷向眼前的敌人发起了进攻。

「敌袭!」

觉察到不对劲,城墙上的暗哨急忙发出预警。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