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雷布斯的求援(1 / 2)
第959章 雷布斯的求援
「真特麽是个营销鬼才啊,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都能整出这麽多活儿来,这算是给旗下所有的主流产品都打了个GG吧?还能这麽玩的吗?」
「关键是消费者认这个GG啊,这特麽实实在在的送,而且是主动送,要他是不给你也无话可说,因为这不是他收购流程当中的必要选项。」
「这2000万元花出了2亿元的效果,甚至还不止啊,关键是系统性的把自己旗下的产品都展示了一下,直观的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他生产的哪些消费品。」
从服装到日常出行,再把手机与汽车,通过一场备受关注的私有化收购方案集体性的展示,在消费不振的当下,起到了很好的一个GG作用。
网际网路无新鲜事儿,檀锦程的操作套路,大家是一清二楚,但是那又怎麽样?总之是差不多有两成的股民确确实实得到了好处,另外八成的股民又都赚到了钱,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其次就是报销差旅费的操作,也给去参加股东大会的散户不小的惊喜,获得了不少的好感,这些都是超出预期之外的。
就是玩出花儿来的资本圈子,都被檀锦程的这一操作给整无语了,一个简简单单的要约收购,能想到打GG不说,关键是这个定价方式还有补偿方式让他们都很无奈。
股东大会结束之后,国民技术很快就发出了此次因为要约收购而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相关内容公告,包括协议收购的价格,以及巨量引擎自掏腰包的各位补偿方式。
证券时报给予这次要约收购高度的评价,认为巨量引擎以及檀锦程本人,都没有以势压人,而是以协商,高溢价的方式来满足绝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为基础,来完成这一次的要约收购案。
A股市场,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两起私有化要约收购,且都是在特殊背景以及特殊企业之间完成,根本不足以形成示范案例,连个参考的范本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麽这一次国民技术要约收购关注度这麽高的原因。
A股市场一直打着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口号,但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是怎麽样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次国民技术收购案中有几乎九成的持有用户是散户。
加之又没有示范案例,巨量引擎如何操作就成了一个焦点。
「散户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所以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喜欢把股票派出给散的原因。」
市场的分析不无道理,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国民技术这样一家七个年头没有实控人的企业,是如何能够让孙迎同仅仅只以3%的持股实际行使实控人的权利呢。
就没有散户想过一起合力拿下公司的控制权?例如说持股超过1%的两位,再加上前十大股东当中的其他几位,如果形成一致行动人,是完全可以影响到国民技术的决策层的。
但是很可惜,这种概率在大A几乎是不存在的,散户天生就是心不齐,牛散再怎麽牛,他也只是一个散户而已,他们追求的只会是到手的收益,巨量引擎开出的价格他们根本无法拒绝。
这也是檀锦程以及收购团队有底气的原因之一。
散户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上市公司就敢放心大胆的股票大把的派发出去,完成套现之后,公司不想要的话就拍拍屁股走人,而如果还想要的话,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再买回来。
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失去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当然,玩脱的也有,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民技术就是玩脱了的其中之一,可能他们没有想到巨量引擎会突然携50亿元巨资杀入吧。
股东大会之后,收购明显加速了,这个价格实在是没得说,一次性把解套的时间线拉到了双方冲突开始之前的一月份,基本上在2018年一月中旬以后买入的都是有得赚的。
有钱赚了那就什麽好都说,某些最初套着,后续补仓了的散户持股数量较多,当场就决定将手里的股份转让给巨量,给这次收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一些套得不深的,在几经考虑之后也有不少决定将持股转让出去。
18号当天,巨量引擎就完成了除孙迎同以外的前20大股东的股权转让协议,总计再次拿下3.43%的股份,另外再加上股东大会现场收集到的约0.746%的股份,巨量引擎实际持有国民技术9.9%的股份。
距离第二次举牌一步之遥。
「剩下的股份比例分散,接下来就需要证券机构参与了,我们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国民技术的散户数量真的是出乎收购团队的意料之外,7.62万名的股东里,持股低于5000股,市值低于三万元的股东占据了三分之一。
一只股票,就能够体现出A股的生态环境了。
「行,那就股票继续停牌吧,我们还得等待证监会的批覆。」
从证券时报给予这一次私有化的评价就能够看出,深交所对此次收购是非常赞成的,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另外针对这些持股数量不高的散户群体,收购团队也无法做到一个个的去联系。
散户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或者联系自己的证券经纪商来参与要约收购,如果是通过交易系统,散户需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如填写要约收购申报单等。
若是选择联系证券经纪商,需告知自己接受要约的意愿,由经纪商协助完成相关交易手续,而一旦散户提交了要约收购申请,持有的相应股份就会被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暂时冻结,以确保在收购过程中这些股份不会被再次交易。
「按一个月的时间来吧,一直停牌也不是个办法。」
按照要约收购的流程,收购期间股票是可以停牌的,但到了期限没有完成需要达到的股票需求,股票是可以复牌交易的,巨量引擎这边给出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一个月18号。
如果还不能完成交易,那就只能让国民技术复牌交易了,不过到了那时候,哪怕要约收购失败,也能够保证巨量引擎控股国民技术。
临时股东大会,公告公布之后,已经有不少的国民技术股东通过电话以及留言的方式跟巨量引擎总部联系上了,表示愿意出售手里的股份,只是一个是因为路程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今天是休息日。
就是目前收集到的这些股份,也要等到正式交易日,也就是明天之后才会冻结,此时只是与对方协签一个股权转让协议。
明天,沪深两市正式恢复交易之后,巨量引擎能够拿到的股份绝对不止9.9%这麽多。
「那行,接下来的就交给你们收购团队了,一个月之内完成股权收购,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不过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孙总的配合。」
孙迎同最近经常跟巨量的收购团队开会,已经习惯了他们这种直接了当的工作方式,国民技术脱胎于中兴通讯,在行政模式上还残留了一些国企的影子。
「这是我份内的事儿,成总不用这麽客气。」
刚开始接触之时,孙迎同是很不适合檀锦程以及巨量引擎这种工作模式的。
老板下任务,下属分析可行性,没有人会想着因为自己认下了某项任务完不成之后会因此受罚,例如刚刚的方案,老板要求一个月之内完成股权收购的任务。
成林峰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他是具体负责人无可厚非,但是收购团队里的其他负责人也是同样的表情,这就值得玩味了。
「行,那就按一个月时间来,到下个月18号如果没有私有化要约收购的话,那就直接向证监会申请复牌吧。」
「老板你是要回去吗?」
檀锦程点了点头:「呆了一个多星期了,确实是要回去了,再不回去都被偷家了。」
下半年因为补贴退坡的原因,各大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反映在销量上就是连新能源这种快速增长的赛道都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
「老板你太小心了,低价策略是没用的,他们的低价策略还能干得过五菱?」
「那也不能不管啊,行了,你们去忙吧,我还要接待一名客人。」
7月26日,哪咤魔童降世,也就是哪咤1上映院线,随即开始大火,整个暑期档风头无两,而与之对应的合众新能源旗下品牌哪咤汽车就算是蹭上了热度了。
唯一一家拥有双资质的新势力企业,5.98万元的起售,主打三四线下沉市场以及网约车等B端市场,走的跟埃安系列是同样的路线。
尤其是网约车市场这一块儿,给埃安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从哪咤目前的订单量来看,其售价已经是有超过威马以及小朋等新势力头部品牌的趋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