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2章 新任CEO的花活儿(1 / 2)

加入书签

第1002章 新任CEO的花活儿

PS:本月最后一天了,各位月票还有吗?

还没有回国,檀锦程就感受到了应有的待遇,当天的签约发布会,晚上七点档的新闻,给了此次签约仪式13秒的时长。

镜头当中的檀锦程,自信又从容。

协议签下的那一刻,尉来就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跨越,这是国内企业在海外所拥有的最大规模的汽车整车制造工厂,身处于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腹地,还是从百年福特手里买过来的。

国内的媒体对这场交易大肆报导,支持者认为这是一次标杆性的收购案例,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新纪元,其纪念意义不输于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相比起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及尉来自身对宝腾与路特斯的收购,如今的环境要难上很多,海外优质资产的收购困难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而反对者则嘲讽不过是买了一座旧工厂,没有什麽技术含量的东西,尉来不过就是给福特接盘布局。

「说是给福特接盘?也可以这麽说吧,说是旧工厂也确实是,但是说没有技术含量,这个我们是不同意的。」

飞机刚刚落地帝都,檀锦程就被安排了一场专访,来回顾一下这一次的收购案,大多数的核心文件已经签好了,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福特工厂就属于尉来海外分公司了。

「那这些技术有可能引入国内吗?还有檀总能谈谈工厂会在什麽时候投产呢?与特斯拉比起来哪一个会更快一些?」

檀锦程回国之时已经是七月份了,六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尉来与特斯拉,BYD这两家企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记者的这几个提问,第一个非常的敏感,工厂的先进设备以及技术,是此次收购案当中最为关注的两大因素。

「技术转移这个,我们还是要尊重各自的法律法规,另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我们尉来也不差的,百年福特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尉来同样有我们自豪的点。」

在公开场合,檀锦程肯定不会落人于口实,技术转移回国内这些可以低调的进行,但绝对不能吹牛逼。

技术分为非敏感,非管制,且福特与尉来拥有完整智慧财产权的技术,例如低敏感度的整车制造工艺,其中铝钢混合车身雷射焊接工艺以及电池包壳体轻量化冲压技术,这一类技术可以通过尉来ZG技术中心(沪市)进行本土化适配,规避进口管制。

另外环保与能耗方面的技术,工厂能源回收系统,还有供应链管理经验等等,这些非敏感性的技术,都是可以通过手段转移到国内的,福特对此也是默认的。

但这事儿不能放在明面上,可以用技术谘询的名义,让海外的专家派驻到国内,再在国内反向开发,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百年福特的德国工厂,虽然被以马斯克为首的竞争对手吐槽为破旧工厂,但技术与设备还是不错的,某些技术虽然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确实是不太适用,但要知道尉来还有燃油车呢。

福特在SUV,硬派越野,皮卡等等领域可是非常不错的,而这些悦驰汽车可都是有用的,想办法弄回来对于悦驰汽车技术以及专利方面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另外投产方面,我们计划当中的是12到18个月,比特斯拉还是要晚上一些的,这个没有办法,毕竟特斯拉准备得要更早一些。」

在工厂改造方面,尉来这边的方案是把原计划12个月的改造时间压缩到了六个月,在谈判过程当中一些并行工程都已经在进行了,这就省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新设备采购方面,尉来采用的是模块化设备,西门子数位化生产线,即插即用型,比定制化的设备要节约三个月时间。

在产品适配方面,采用的是平台复用方案,直接套用尉来现有已经通过欧盟认证的平台,仅仅只需要调整轴距以及电池包,跳过了80%研发测试。

而在虚拟验证这一块儿,采用英伟达的数字孪生模拟碰撞与耐久测试方案,减少了三个月实车测试时间。

供应链方面就更加的方便了,除了德国以及北美的供应链,尉来自己在德国就有电池工产,而均盛电子也是全球性的供应商,在海外供应链也能够完美的匹配,直接就是省去了招标流程。

像是电池模组/晶片等高价值部件,成本几乎都不会增加很多,直接就是本土化供应。

另外在电芯认证,欧盟WVTA整车认证方面也可以开启绿色通道,萨尔州ZF对于这一次的收购非常支持,不仅仅提供了补贴,还帮着忙前忙后,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萨尔州ZF如此积极也不是没原因的,尉来承诺未来会给予工厂不低于10亿欧元的投资,五年之内不主动裁员,另少至少保留2000个工作岗位,另外新增500个电池/软体研发岗位,薪资水平相较于福特提高15%。

得到这个承诺的萨尔州ZF也不含糊,补贴条款当中就有前三年补贴薪资当中的20%,另外在产业升级方面,尉来将在萨尔路易工厂设立欧洲智能驾驶研发中心,承诺五年之内投入两亿欧元,与萨尔大学共建汽车AI实验室,每年培养100名本地工程师。

在供应链方面,承诺三年内将欧洲供应商占比从福特时期的65%提升至85%,尤其是扶持本州企业。

比照尉来在图林根的电池工厂,以德国最高时薪加上本土研发的一系列糖衣炮弹,来换取州ZF的支持,以及否决当地环保诉讼。

图林根电池工厂没有整出特斯拉那麽多的么蛾子,跟这两点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在海外的投资,最麻烦的不是被坑钱或者多花钱,而是无休止的诉讼。

一个诉讼,就能够给你玩脱了。

另外还有一些如财政以及税收方面的承诺条款,其实这些基本都是比照特斯拉当年在沪市设立工厂时的条款,我们拒绝不了特斯拉,萨尔州同样无法拒绝尉来。

「那这麽看来尉来在欧洲的工厂至少要比特斯拉晚投产一个季度的时间,不知道会不会对双方的竞争产生些什麽样的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现代企业的竞争时间非常的重要,一个季度可能会改变很多,不过我们也做好了应对政策。」

六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增长非常明显,表现亮眼的车企与单款车型,也不仅仅像是五月份之前那样的只有特斯拉,BYD,尉来这三家企业。

六月份尉来全系卖出去了5.3万辆,其中星途S01交付量上升至1.7万辆,占据着整个系列32.69%的销量,七月份,星途S01的产能将继续爬坡,交付计划是两万辆。

有订单的情况下,就必须最快速度的解决产能,不然的话就只能让预订用户退单,白白损失这些订单。

另外,尉来这个月除了星途S01之外,表现最为亮眼的不是ET5以及ES3这两款,而是尉来L1,六月份混合动力车型大卖,BYD秦DM大爆发,单月交付了9262辆。

而尉来旗下目前为止唯一一款混合动力车型尉来L1同样大爆发,单月交付创下7713辆的纪录,环比暴增了321%。

L1 2021款新款车型的启动交付,是销量反弹的一大因素,另外一大因素就是李响了。

L1这款增程式车型,李响当初可是亲自参与研发以及设计的,若说尉来哪一款车型李响最为熟悉,那一定就是L1了,对于L1这款车型的感情也不一样。

爆款星途S01有稳稳的订单,只需要把产能提升上来就行了,其他的不需要我担心,但是正在改款当中的L1实际在今年的销量还是较为不稳定的。

二月份过年不需要考虑,三月份交付了4900辆,五月份销量上升到5539辆,而到了六月份,销量又跌到了4323辆,有改款的原因,但销量终归是不稳定的。

改款之后的尉来L,升级了增程系统,配置上也有所提升,虽然较老款价格贵了一万元,但无论是智能辅助驾驶以及更大的油箱,都极具性价比。

在营销方面,李响首先是对L1的定位再次精准,GG宣传换成了突出奶爸车,强调六座空间,无续航焦虑以及儿童安全配置等等。

对于市场对于增程式的质疑,李响更是频繁在微博发布长文解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正面回应质疑,用技术科普的方式来有让用户对于增程以及纯电等技术更加的理解。

尉来这位新任的CEO,正在打造他的技术直男人设,强化用户信任度,在微博评论区解答配置,交付进度等等问题,甚至深夜回复吐槽。

在公关方面,李响也是冲在第一线,拿最近最为热门的尉来收购福特工厂话题,李响也是化身尉来的公关发言人,亲自上阵,在微博上也是回怼马斯克。

而像消费者现在最为关心的晶片短缺问题,李响更是独创每周更新供应链进度,例如说本周缺1000个毫米波雷达,已经协调替代方案等等言论。

用高频,透明,争议性的内容,低成本撬动流量,将CEO IP转化为实际销量,其主推的L1销量回升就是最大的KPI了。

除了这些之外,李响还干了一件让车圈同行吐槽不已的事情,那就是这家伙把每周销量榜单给搞了出来,尉来在李响上任之后每周都会公布交付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