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9章 陈井底的新声和新生(1 / 2)

加入书签

第359章 陈井底的新声和新生

兵贵神速。

第二天钱进请了半天假。

上午建筑大队正式成立,他作为带头大哥肯定要主持成立大会。

晚上安顿好安果县来的一百零八将,他和王东回到泰山路筒子楼那两间简陋的办公室里。

门口的牌子已经换了,《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办公室》改成了《海滨市劳动突击总队办公室(暂)》。

里面桌子上有一张市区内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粗略标注了泰山路街道里的几栋楼,都归属于西关里那片区域。

徐卫东指着标注的地方说:「从前天开始,咱的建筑队就过去了。」

「街道向区里申请了水泥砖沙之类的材料,建筑队分开,同时从五家下手……」

「光靠建筑队这点人手,修修补补个防水裂缝什麽还行,搞楼顶重建这样的大工程不行!」钱进摇摇头,「而且怎麽分散开了,一下子去了五家?」

坐镇办公室的庞工兵解释说:「钱总队,没办法的事,家家告急,这个能哭那个能闹。」

「我跟他们说了,咱建筑队不擅长盖楼补屋顶,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家一家来修。」

「但不行啊,没有这个觉悟——我是说遭灾的这些人家,哪怕他们家里短时间内修不好,只要有人去帮忙维修他们就满意。」

最后他摇摇头:「还是需要一支专业的建筑队,这是大活。」

钱进说道:「我今天去安果县就是为了拉起一支建筑队来。」

庞工兵挠挠头:「啊?你去安果县拉人了?」

钱进诧异的问:「王东知道呀,他没跟你说?」

庞工兵摇摇头,又急迫的问:「那你凑齐人了吗?」

钱进看他态度有异,不答反问:「怎麽了?」

庞工兵嘿嘿一笑,不大好意思的解释说:「咱建筑队里不是有西坪生产大队的一批工匠吗?」

「他们得知这次总队要组建建筑大队,跑来找你没找到,他们就找我协商,说是他们家乡还有一些好手艺人,问问能不能带过来。」

钱进听后点点头:「行啊,带过来呀。」

建筑工匠,他这里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回城知青太多,要解决他们的工作,必须得需要搞劳动密集型企业。

女工进饭店进服装厂,男工最好就是进建筑队。

钱进了解了一下,八十年代商品房就要出来了,另外这个年代还将诞生一大批的居民建筑:

工人新村!

所以建筑大队不会没活的,只要他们能盖楼建房子,那麽以后生意少不了。

建筑生意那利润可就厉害了。

这样他早就想好了,找老工匠当师傅带知青进工地,从工人新村开始盖起,一步步打造出一支建筑铁军。

之所以从工人新村入手,是因为工人新村跟日后的农村自建楼房很像,没有高楼大厦,最多四层楼,甚至是三层楼。

普通的建筑工匠就能盖得了这样的楼房。

此次的暴雪坍塌楼房修缮工作,只是开胃菜。

从总队长口中得到确定答案,庞工兵挺高兴的,但又有些担心:「钱总队,他们想跟现在这些建筑工一样,进咱泰山路街道拿城里的户口。」

钱进满口答应:「不就是个户口吗?能解决,问题是他们的人能行吗?」

庞工兵不敢说,他打电话给居委会,把还在居委会里加班的老槐叫来了。

老槐在居委会里制定接下来的施工计划,被叫来后有些手足无措。

他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即使肩负着帮父老乡亲找门路进城的重任,还是不知道怎麽说,看到钱进就尴尬的笑。

钱进主动问道:「你们西坪的好手艺人不是都已经录用到咱突击队里了吗?还有吗?」

「有的是。」老槐老老实实的说,「除了俺西坪生产大队,还有东洼丶南岭那几个大队,他们都有好木匠丶泥瓦匠啥的。」

钱进问:「手艺呢?」

「都是老把式,手艺好着呢,就是平时没活干,在家种地。」老槐说。

他知道钱进重视人才,便努力打开了话匣子:

「那个东洼的老张头,他那木匠活,榫卯做得严丝合缝,比我还好咧。」

「还有东洼的李瓦匠,他砌墙有一手,又快又直,以前俺大队盖猪圈还是请的他来指挥。」

「南岭有个王石匠,他打石头是一把好手,六五年六六年的时候,还去县里盖过小学呢,听说他当时还学了架子工,会搭架子。」

钱进一听,确实有人才。

这样他一拍桌子说:「老槐叔,明天你用居委会的电话给你们公社打电话,找你们大队长说一声,让他去把那些有好手艺的师傅给我请来。」

「先别说肯定能给解决编制和户口的事,就说市里有活干,管吃管住,按工计酬,待遇从优!」

他实在没时间去现场考察了,为了避免鱼龙混杂丶鱼目混珠,只能把人叫过来考察。

考察通过的他想办法给解决户口,无法通过的那只能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了。

「好——啊不,是!」老槐急忙应道。

钱进问道:「不是?」

老槐尴尬的说:「是是是!」

第二天一早,他起床吃了饭后没有直接去昆仑山路的培训学校,而是先去城南的供销社招待所。

红星公社铁匠陈井底所就职的那个招待所。

钱进现在手上有了建筑大队,那还得有个信得过的人当大队长。

他昨晚思来想去,就陈井底最合适!

陈井底年轻有精力,且对他很钦佩,甚至可以说是对他忠心耿耿。

另外他心灵手巧,虽然以前是干铁匠的,可他有家传的银匠手艺。

再一个他进入招待所后一直在默默学习,电气水暖四大工程项目多少都会一些。

去年过年的时候,陈井底来给他送礼,那时候两人聊天,钱进得知钱进对在招待所里什麽都干,又学习了木工和泥瓦活。

反正招待所里桌椅板凳丶门窗墙壁的小修小补,全是他一手包办,干得又快又好。

这样他就是一个全才了。

当然他不是天才,这些活也就是能干,而不是精通。

但钱进要的就是一个各行各业都懂一些的人,能够在宏观上起一个综合调控的作用。

当人,这个人还必须得是他的心腹,必须得信得过!

在这方面陈井底也不是特别合适,他性格比较内敛甚至懦弱,当大队长未必能撑起队伍来。

钱进觉得这点不要紧,大柳树公社民兵大队的那位副大队长常住海开始辞职了,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来他手下报到,那时候他就把常住海派过去给陈井底当副手。

常住海肯定能镇得住局面丶带得了队伍。

他赶到招待所。

这次招待所的女服务员可不敢慢待他了——当初陈井底刚进入招待所上班的时候,钱进有一次来找他,结果女服务员就眼睛不是眼睛丶鼻子不是鼻子的招呼他来着。

现在他名气太大了,招待所这种地方的服务员要学习认识干部。

钱进进门,两个正在唠嗑的女服务员见了立马站起来恭敬问好。

而钱进根本没闲暇与她们打招呼,直接问:「陈井底呢?」

「谁?哪位领导?」有个女服务员还拿起了顾客签名簿来查。

钱进无奈:「你们后勤修理工师傅,就是那个哑巴。」

一提哑巴,两人明白了,立马一起伸手指向后面:「在仓库里。」

后院的小仓库里,陈井底正蹲在地上,用刨子仔细地刨着一块木板。

他穿着乾净的蓝色劳动布工装,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

钱进过去拍他一下,他迅速起身拍了拍手和身上,然后看到是钱进,脸上露出兴奋而略带疑惑的笑容,急忙用手比划着名打招呼。

钱进也笑着点点头,拉过旁边一张小板凳坐下。

他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

「陈师傅,元旦下大雪,市里头很多房子被雪压坏了,很多人没地方住。我受到市府领导的委托,想以劳动突击队的队员们为主体,组建一支建筑队去修房子。」

「现在人手已经齐了,四五百个人吧,但是缺个领头的。我觉得你最合适,你手艺好,人实在,又是我的心腹,用你我放心,所以你愿意来吗?」

建筑大队当大队长,管的人多拿的钱多名头好听,可是没有编制!

陈井底现在是招待所的正式职工,享受的是招待所的正式福利。

但钱进不担心他会拒绝自己,否则也不会来找陈井底了。

这人讲义气。

只是他得把话说清楚,不能仗着人家讲义气就独断专行把人弄走。

陈井底是小时候声带受损不会说话,不是天生聋哑人,他能听懂人的话。

于是听清钱进的话后,他吃惊的看向钱进,又比划着名指向自己。

钱进说道:「对,就是你,你去我手下当个大队长,给我管他几百号人。」

「你别担心你管不了,但凡我来找你,肯定是觉得你能行。」

「另外我实话实说,咱是自己人,你是我信得过的嫡系,队伍交给你,我放心!」

听到后面的话,陈井底眼睛瞬间亮了一下,露出笑容丶

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他拿起笔,快速的在纸上写字:

「谢你看得起,但我哑巴,当队长不行,指挥不了人。」

钱进摆摆手,笑道:「我要不是能解决你发声的这个问题,还会上门找你?」

「你要是一直哑巴,我找你去当什麽大队长?到时候你没法开展工作,光去受手下人的羞辱就行了。」

他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书本大小的黑色塑料盒子。

盒子打开,里面是个点菸器一样的东西。

电子喉。

钱进还是抗旱工作那会偶然在商城看到的这个东西,当时他考虑了陈井底的情况,猜测这东西可能适合陈井底使用,只是一直太忙,没机会见陈井底,把礼物送给他。

现在展示出电子喉不要紧。

他找医院耳鼻喉的大夫打听了一下,其实早在1858年首先有人提出人工喉的概念和设计,并称之为说话机。

1873年奥地利医师比尔罗特在为一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以后,设计了一个管状金属制发声装置为机械人工喉雏形。

到目前已经经过100多年的改进了,人工喉在全球有了大发展。

另外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生产也有些年头了,1957年便有人发明了人工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