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科研计算器76年(1 / 2)
如今王家村这边显然不可能进入这个领域,现在人才都是国家的,这样的高端领域,他们压根找不到可以用的科研人才。
不过王泽也不着急,他决定让香港王氏投入晶元技术,反正香港王氏手里的钱多,哪怕现在已经开工的大屿山到珠海跨海大桥,资金都不能将钱花完。
而且现在美国和黄金脱钩后,仅仅两年不到,美元贬值就达到20%,未来还会更多。
手里的存款凭空就被美国拿走了,这金融霸权让香港王氏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想办法将钱用出去,或者换成黄金了。
但想要大量兑换成黄金可没那麽容易,还是花出去更靠谱。
就像是之前修建山海跨海大桥,只需要不到20亿美元,要是等十几年後,可能就要百亿美元才能修好了。
这十年内,钱能用出去就必须用出去,不管是购买地产还是投资技术都可以。
原本他是将香港王氏定位成渠道代销,毕竟分支太强可不是什麽好事,哪怕他有把握能控制也不行。
但现在七十年代初,可是发展晶元技术最好的阶段。
未来发展起来的晶元企业,都是这时候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
要是等他在内地改开后在慢慢发展,那就落後太多了。
72年底,王泽前往香港交代了这个事情,和王宜风明确了未来的发展路径。
首先在73年,投入四亿美元进行设备采购,这年头哪怕是基础的光刻机,每台也要四百万美元,可一点都不便宜。
另外投入一亿美元进行土地平整,基建,还有最花钱的洁净厂房。
尽量在74年开始生产逻辑晶元,这种晶元可以成为电子计算器等简单的电子设备所用晶元。
而後进入存储晶元领域,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能够成为亚洲最先进的晶元企业。
刚好到时候王家村也会开始发展,大屿山晶元厂可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山海大桥已经开始打桩,几年下来,王泽每年来的时候,都会回答技术人员的疑问,并且教给他们新的东西。
现在下面听课的已经不再只是王氏建工集团的技术人员,内地知道这个培训后,也派人过来学习。
王泽倒是一视同仁,他面板给的大量先进技术,其实都是未来内地一代代人才自己发展起来的。
他现在不过是将未来他们自己会研究出来的成果在交给他们。
他直接站在了明处,国内知道内情的几个人都当做没看见。
大屿山现在对於国内太重要了,如今国内很多的产品,都是通过大屿山转出口,大量的外汇收入是国内无法割舍的。
“这青马大桥还要多久建好?”王泽询问道。
“族长,预计七五年前能够完工通车。”王宜风在一旁回答。
王宜风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每年族长过来的半个月,他都会空出时间跑来全程陪同。
“不错,到时候刚好晶元厂也能招人,倒是方便工人上下班了。”这座桥对他们大屿山非常重要。
只有联通了香港,他们才能最大幅度利用上如今香港充足的人力资源。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