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太子:我不会当刘备,难道我还不会(1 / 2)
第362章 太子:我不会当刘备,难道我还不会当刘禅?
…
在高丽王朝,位于首都开京附近京畿湾的礼成港,虽在后世销声匿迹,却是此时无可替代的水陆交通枢纽与国际商贸大港——高丽王朝对外海上贸易多由此启航,商贾往来不绝。
礼成港的核心地位,源于三重关键优势:其一,作为天然深水良港,它可停靠各类大型船只,具备优越的通航条件;其二,紧邻首都开京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连接高丽王朝政治中心与海外市场的关键节点;其三,它是高丽太祖王建的「龙兴之地」,承载着高丽王朝的起源记忆。
王建家族的崛起,与礼成港深度绑定。在后三国时期,王建的祖父辈依托礼成港的海上贸易积累财富,成为豪商;经数代经营,其父王隆更是彻底掌控礼成港及开京周边区域,跻身地方豪强之列。
新罗末年,新罗宪安王庶子弓裔追随农民起义领袖梁吉起事,王隆随即带着少年时期的王建归附。凭藉出众的能力,王建迅速成长为弓裔麾下的核心干将。待弓裔建立后高句丽,却因统治暴虐丶愚弄百姓失尽人心。
最终,王建的心腹骑将洪儒丶裴玄庆丶申崇谦丶朴智谦发动兵变,驱逐弓裔并拥戴王建为王。
公元九百一十八年,王建在开京登基,定国号「高丽」。
此后十馀年间,王建率军南征北战,先后攻灭后百济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建立起延续二百馀年的高丽王朝,而礼成港的「龙兴」之名,也随高丽王朝历史一同被铭记。
……
这天黎明,墨蓝色的天幕被东方天际的晨曦撕开一道浅金缝隙,京畿湾的海面还覆着层薄薄的晨雾,浪潮拍打着礼成港的岸礁,发出规律的低响。
这本该是港口商贩准备卸货丶渔民扬帆出海的寻常黎明,直到远方海平面上,一支遮天蔽日的庞大舰队,破开晨雾缓缓驶来。
这舰队规模惊人,数千艘战舰如同移动的山峦,在海面铺开漫长的阵线,船帆连缀成片,几乎遮蔽了半边海域。
而行驶在最前列的,是百馀艘体型尤为壮硕的铁包木巨舰。其舰身主体以坚硬橡木打造,船舷要害处包裹着厚铁板,在晨曦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甲板上,数十门「李琳炮」排列得如同整齐的阵列,炮身漆黑如墨,炮管修长笔直,管壁厚重扎实,从炮口到炮尾呈渐粗的纺锤状,炮口对准前方时,仿佛蛰伏的巨兽正露出獠牙。
每门李琳炮后方,都站着一什(十名)身着统一甲胄的炮兵。他们肩扛药包丶手按炮闩,站姿挺拔如松,甲片在晨光中泛着微光——没人交头接耳,只有海风掠过甲胄的轻响,显然是经过无数次演练的精锐,只待一声令下,便能立刻装填弹药丶点燃火绳,让这些巨炮喷吐出致命的火流星。
礼成港的了望哨直到舰队驶近数里,才从晨雾中辨清那黑压压的轮廓,惊得手中的千里镜险些落地。
不等哨兵敲响警示的铜钟,舰队已借着涨潮的推力,稳稳驶入礼成港的近港海域。
此处水深适宜,面积广阔,恰好能让巨舰展开阵型。
而港口内的高丽守军,此刻还在揉着惺忪的睡眼,有的刚端起早粥,有的正解开船缆,对即将到来的劫难毫无察觉。
「进入射程了。」
舰队中军的旗舰上,一名副将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
甲板上,指挥这场战斗的一众指挥人员,尤其是太子赵寿,手扶船舷,用千里镜扫过前方毫无防备的礼成港,又落回舰队整齐的阵型与炮口上,他们紧绷了数日夜的下颌线终于放松些许。
——从制定突袭计划丶集结舰队,到趁着黎明雾色隐蔽航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今舰队顺利抵达预定位置,这场精心策划的突袭,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为了发动这场消灭高丽的战争,赵俣人还没有回东京汴梁时就在谋划。
当时,刘法丶种师道丶陈遘等人就指出了,金国现在主要靠高丽和草原诸部,尤其靠前者输血,才能跟大宋斡旋,不如从海上出兵消灭高丽,断了金国的供血源。
只不过,当时高丽也知道自己得罪了大宋,担心大宋报复,进而将其最强大的西军布置在了北方,分城驻守,又在礼成港布置了一支京畿禁军,设置了不少防御措施。
另一方面,大宋还没有完全靠走海路消灭一国的经验,礼成港离高丽的京都开京又太近了,赵俣君臣担心,他们仅靠走海路无法一举灭掉高丽,反而打草惊蛇,让高丽将重兵布置在礼成港,使得大宋无法用这个方法消灭高丽。
于是,赵俣暂时压下了这个计划,回到东京汴梁城,开始加大海上贸易的力度和彻底开启大航海时代,进而让大宋大量制造大海船。
与此同时,这两年,宋军一直在用浅攻进筑战略,不断的蚕食金国在辽东地区的地盘,以及消耗金国的兵力。
而金国方面,则多以高丽兵和草原诸部的兵马当炮灰,尽量保存金人,同时,研发与宋军抗衡的战法和武器。
因此,高丽的精锐和青壮被大量和快速消耗,进而不得不全国抽调精兵和青壮北上参战。
经过大宋情报部门的调查,高丽在京畿地区的兵力已经所剩不多,礼成港这里的防线也已经名存实亡。
如今,大宋的大海船,已经有了数千艘。
赵俣下旨,暂停向华渚和皇子大陆扩张,甚至暂停西线的海上贸易,集中所有海船,攻取高丽,势必要一举灭掉高丽,断了金国的一臂。
值得一提的是,赵俣有意为赵寿刷军功,让他立威,以及锻炼赵寿的能力,所以下旨让赵寿率领前军最先登陆高丽。
需要说明的是,赵俣也怕赵寿太年轻,难担大任,不仅让他手下的刘錡和杨沂中给他保驾护航,还派遣岳飞丶李宝等靠谱的大将跟他一块担任先锋。
就这,赵俣都没有完全放心,他还任命老将种师中担任都元帅,陈遘担任都监,总览全局。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大宋的水军,不,是海军,载着十五万大军,以及充足的粮草辎重,抵达礼成港。
仅前军,便有数百艘大海船,杀到了礼成港。
晨雾尚未散尽,旗舰桅杆上的红旗骤然挥落。
百馀艘铁包木巨舰同时动了——船舷两侧的炮门如巨兽张口般次第打开,数十门李琳炮的炮口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齐齐对准礼成港的岸防工事。
没有任何预警,第一波炮声轰然炸响,如同惊雷滚过海面,震得近港的浪潮都剧烈晃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