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赵俣的高招(2 / 2)
这就不能只靠蛮力了,只能使巧劲了。
经过张纯的分析,高丽的症结,正是这套贯穿高丽王朝的奴婢制度,这是其社会最深的裂痕。
超过五成五的人口是世代为奴的贱籍,他们无姓丶无产丶无尊严丶无希望,人不如狗;四成的良人虽有户籍,却被苛税徭役压得喘不过气,稍有不慎便会沦为奴婢。
这两股力量,本是高丽社会的基石,却被高丽贵族阶层牢牢踩在脚下,心中积怨早已深似渊海,只不过他们被高丽贵族欺压得太久太久太久,已经习惯了这种压迫,而且也没有一股力量助他们打破这种压迫。
而高丽贵族与官僚,占人口不足百分之五,却垄断高丽的土地丶兵权与律法,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也是高丽最孤立的群体,只要大宋能激发起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阶层的抗争之心,他们势必会被推倒。
赵俣最后敲定的策略就是,顺着这道裂痕发力,以「解放奴婢丶善待良人」为号令,而非「大宋征伐高丽」。
这样一来,大宋攻打高丽,就是解放战争,而非侵略战争。
此战,赵俣君臣将高丽籍的将士全都抽调了出来,让他们回到他们熟悉的土地上战斗。
这能很好的解决宋军客场作战所面临的所有短板,让「解放战争」从口号落地为实实在在的胜势,这其中的好处,远非增派几十万大军所能比拟。
首先,高丽籍将士就是宋军的「活地图」,他们能彻底打破宋军客场作战的地形桎梏。
高丽之地多山地丘陵,江河纵横,宋军将士即便熟读舆图,也难及土生土长的高丽人对地形的熟稔。
他们知晓哪条山路可绕开高丽军的关卡,哪片河谷能隐蔽行军,哪处村落可作为粮草补给点。
譬如郑卫宋,他早年为奴婢时曾随主人往返于高丽和大宋,对沿海诸岛的暗礁与渔村了如指掌,正是由他和那些大宋海商的带领,宋军才能无惊无险地杀到礼成港。
反观若仅凭宋军强攻,轻则因误闯险地延误战机,重则遭高丽军伏击,徒增伤亡与损耗。
而有高丽籍将士引路,宋军便能如在大宋境内作战般进退自如,将客场劣势转为主场优势。
其次,他们是沟通民心的「桥梁」,能让「解放」的号令真正传入高丽百姓心中。
宋军将士大多不通高丽语,即便手持「解放奴婢」的文告,也难以向高丽民众解释清楚大宋的意图。
高丽贵族阶层也必会趁机造谣,称宋军是外来侵略者,要将奴婢掳走为奴,煽动民众抵抗。
而高丽籍将士则不同,他们说着同一种语言,熟悉高丽人的习俗与恐惧。对高丽奴婢,他们能以自身经历诉说投大宋可脱贱籍丶得姓氏的真事;对高丽良人,他们能讲清,大宋实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大宋民众缴纳的税比高丽民众少多了;他们还能讲清楚,大宋没有奴婢,民众现在过得是什麽样的幸福生活。
至于「忆苦思甜大会」,由高丽籍将士在故土村落中主持,远比大宋监军宣讲更有说服力。
当高丽奴婢看到曾与自己同为贱籍的郑卫宋,如今身着宋军将军才穿的铠甲丶被大宋皇帝赐姓丶收为驸马,「解放」便不再是遥远的空话;当良人们听闻同为高丽平民的将领在大宋得到提拔,听他们说了由大宋治理这片土地的种种好处,对大宋的归附之心便会愈发坚定。
届时,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被彻底打破,贵族的谣言不攻自破,大宋的「解放」旗号才能真正扎根于高丽民心。
还有,高丽军中有大量的平民和奴婢,他们本就对贵族心怀怨恨,只是迫于威势不敢反抗。当高丽籍将士出现在战场上,以「同胞」之名喊话,诉说自己脱离贱籍丶获得尊严的经历,可能高丽军便会瞬间瓦解。
此外,高丽籍将士熟悉高丽贵族的布防习惯与内部矛盾,能精准指出高丽军的薄弱环节,甚至策反部分对高丽贵族不满的下级军官,让高丽贵族的抵抗从内部开始崩塌。
更重要的是,此举能让大宋不耗国力而收民心。
若大宋仅凭本国兵力征伐,那投入可就大了,甚至都有可能会拖垮大宋。
而且,打下高丽以后,大宋还要面对战后治理的重重阻力。毕竟,外来者的统治,始终难以让民众真正信服。
而让高丽籍将士主导故土的「解放」,大宋的投入可就少得多;打下高丽,有这些高丽籍的将士帮忙,大宋对高丽的治理也要容易很多。
总之,以「解放」之名,行「统一」之实,让高丽奴婢挣脱枷锁,让高丽良人安居乐业,让少数高丽贵族无法再维系腐朽的统治——这不是侵略,而是顺应民心的举动。
如此,大宋夺取朝鲜半岛,将其并入大宋版图,成功率远胜任何一场蛮力征伐。
这便是赵俣的高丽之策,也是赵俣的高明之处。
此刻,当那些高丽奴婢,听说宋军中的那员骑着高头大马丶身上穿着威风凛凛的棉甲的大将,原来跟他们一样,也是高丽奴婢,现在不仅统帅五百大宋精兵,还娶了大宋的公主,前途不可限量,无不露出羡慕和向往之色。
那些高丽平民也听说了,宋军中的一员大将,原来是高丽平民,现在是「国姓爷」,要是再立些战功,没准也能娶到大宋的公主,也是震惊不已。
一些高丽籍的监军,趁此机会,开始给这些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普及投靠大宋的好处,帮他们梳理起大宋与高丽生活的种种差异,将那遥不可及的希望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