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北伐当出子午谷(2 / 2)

加入书签

这里只有丞相与赵云,坐在那儿喝着茶,小声商议什麽。

林道的听力极好,能听见诸葛丞相说『~当集中兵力,快速拿下陇右,以解除后顾之忧~』

「我倒是有个想法。」

迈步上前,在桌子旁坐下,林道拿起了茶碗给自己倒茶「丞相可愿一听?」

诸葛丞相面露笑容「愿闻其详。」

「曹魏疏于防备,未曾想过丞相敢于北伐。」

「而且守备长安城的夏侯楙,性无武略,怯而无谋。」

「何不挑选一良将,带领精锐走子午谷,奇袭长安?」

诸葛丞相与赵云,皆是动容。

出汉中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关中。

而关中的核心,就是长安城。

自汉中抵长安城,最快最便捷的,自然就是走子午谷奇袭,一出来就距离长安城不远矣。

历史上魏延提出这个策略,却是被诸葛丞相所拒绝。

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丞相的本意是来占便宜,顺带手打击一番曹魏。

还有一方面,则是因为诸葛丞相性格稳重,认为奇袭长安城太危险了。

能搞奇袭的,必然得是精锐。

刘大耳朵在夷陵之战中,将蜀汉精锐野战军团几乎败光。

这些年积累训练下来,顶多只有几千精锐罢了。

全都投入到一场军事冒险之中?

若是失败,逃都逃不回来。

这等巨大的损失,是诸葛丞相无法接受的。

可现在,他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边赵云,已经是按耐不住的主动请缨。

「某愿往!」

林道与诸葛丞相,却是齐齐摇头。

这让赵云大为恼火「莫不是觉得某老了,拿不动枪了?」

「非也~非也~」

林道笑着摇头「将军不老,虎威犹在。」

「只是这等翻山越岭的事情,还是交给旁人去做为好。」

「将军当出正面以为疑兵,吸引曹魏军主力来援,策应奇袭兵马。」

经常担任疑兵,诈败的赵云,对这种有损威望的事情并不在意。

毕竟个人的荣辱,比起心中的信念来说,不值一提。

可身为将军,他还是想知道「谁人合适领兵?」

诸葛丞相心头微动,也是看向了林道。

「魏延!」

「汉中太守,魏延!」

魏延跟随刘大耳朵的时间很晚,拿下荆州的时候才跟随。

按理说,应该出头很慢才对。

可早在五虎将俱在的时候,刘大耳朵就舍弃了张飞,选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

他看人选人的本事,的确是不错。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一直拒兵曹魏,使其难以靠近汉中。

而且,夷陵一战之中,蜀汉的精锐野战军团,几乎全军覆没。

唯一成建制保留下来的,只有魏延手中的汉中军团。

这也是之后,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真正核心力量。

而诸葛丞相死后,为何魏延一定要死,就在于除了诸葛丞相,他是唯一能够完全掌控汉中军团的人。

面对手握核心兵权的魏延,诸葛丞相的继任者不放心呐~

毕竟,不是谁都能有诸葛丞相的威望,一到汉中就能将魏延安排成丞相府司马的。

魏延可以服气诸葛丞相,但是不见得会服气别人。

「魏延领精兵走子午谷,直奔长安城。」

「这条路我走过,大军可以通行。」

林道没撒谎,他的确是走过。

只不过是从长安走到汉中,还顺带手南下,灭亡了后面的蜀国。

「与此同时,丞相与赵将军等,大张旗鼓发起猛烈攻势,攻打陇右等地,吸引曹魏兵马离开长安来援。」

林道握紧了拳头「打仗,一定要掌握战略主动权,将其牢牢掌握在手里。」

「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调动敌军兵马疲于奔命。」

「而自己则是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从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这,才是取胜之道。」

「夏侯楙,无能之辈。只要动作迅速,必然应对失措,按照丞相的心思办事,结果自然是兵败如山倒。」

说到这里,林道缓了口气。

「不过要注意的是,真正的对手不是夏侯楙,而是整个曹魏。」

「关中示警,曹魏必然大举来援。」

「之前由夏侯渊统帅,现在由张合统领的机动野战兵团,从接到命令开始动员,从宛城出发抵达街亭,最多只需要二十馀日。」

诸葛丞相蹙眉「还是街亭?」

「没错。」林道颔首「还是街亭。」

「唯有这里,有资格将曹魏援军主力,都给吸引过去。」

「也只有在吸引了曹魏援军之后,魏延的奇袭军团,方能从子午谷出来,奔袭长安城。」

「所以,相关的时间一定要计算妥当。」

「否则,魏延一出子午谷,就正面撞上了张合的机动军团,那这北伐也就别伐了。」

张合带领数万机动军团,驻扎在宛城。

这里西进可入关中增员,东出可至合肥威慑东吴。

而二十天的时间,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速度来说,不值一提。

「街亭~」

提到街亭,诸葛丞相的心,都是微微颤抖了下。

马谡在街亭的惨败,带来的影响与压力太大。

这边林道看出了他的顾虑,端起了茶碗抿上一口。

「马谡守不住街亭。」

「那就丞相亲自去守!」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