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2 / 2)

加入书签

一时无事,端王起身走到博古架前,原是想品鉴地方官员送来的红珊瑚树,余光却瞥见了那支被他丢进花瓶里的白色箭羽,还有那根缠绕在白色箭羽上的红色发带。

白雪纷纷,群山摧枯,荒无人烟的官道上,惊现一抹艳色。

出现得让人意外,离去时更是毫不拖泥带水,仿佛一场绮丽而神秘的幻境。

屋外传来敲门声,方建白捧着折子走进书房,将折子递给端王后,就要抱拳退下,却在低头垂眸间,捕捉到了那根熟悉发带的踪迹。他不由一愣。

三道折子一入手,端王就察觉出了端倪。

下面两道折子都是正常厚度,最上面这份怎么这么厚?

正要翻开仔细查看,却发现方建白还傻愣愣杵在他面前,端王蹙眉:“还不退下?”

方建白不敢再耽搁,待大门在他眼前合上,他脑中思绪愈发纷乱。

那根发带……

不,不可能。

方建白立刻驳掉那种荒唐的念头。

王爷抵达前线后,从未离开过常乐县,怎么可能会认识阿翎。

屋内,端王翻开折子,一目十行,反复看了两遍才合上:“难怪永安县令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官,能第一个完成赈灾任务。”

又将下面两道折子过了一遍,端王指尖轻敲折子。

燕西各县城的赈灾速度,实在让他失望。看来,有必要抽出几天,亲自到各县城看看了。

第6章 她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

县衙有了充足的银粮,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可以放心施为。

只花了极短时间,永安县的赈灾工作就进入了正轨。

霍翎也办完了自己答应的事情。

除了将粮食送去县衙,她还亲自去了趟回春堂,请回春堂的陈大夫给流民看病。

陈大夫家中世代行医,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永安县医术最好的大夫。

上回方氏生病,也是请他上门医治。霍翎与他打过几次交道,一想到要找大夫,第一个就想到他。

陈大夫得知霍翎的来意,一口应下,却坚决不收诊金。

“霍姑娘大义,我也并非小气之人。回春堂开门做生意,药材费用不能免,我的诊金就不必了。”

在大方向上达成共识,霍翎又与陈大夫敲定细节。

她设置问诊棚,是为了不让灾民区出现传染性疾病,所以她不管陈大夫怎么给病人诊治,她只会结算治疗风寒发热,还有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药材费用。

陈大夫态度温和,也很坦荡。

他主动提出让霍家的人和回春堂的人一起按方抓药,方便双方进行对账。

这与信任无关,而是监督的存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过这样一番交谈,陈大夫对霍翎印象极佳,霍翎也很敬重这位年轻大夫。

连着下了数日的雪终于消停,霍翎坐在窗边,结算昨日的药材费用。

确定账目无误,她将银票和几块碎银子塞进荷包里。

无墨抱着一支

红梅走进来:“小姐,你今日又要去城门口?”

霍翎绕到屏风后面,换出门的衣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城门口,既能添个热闹,又能及时掌握赈灾进度。”

红梅插入窗边花瓶,无墨往瓶子里倒了点儿水:“也对,家里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