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6(1 / 2)

加入书签

人敢直视这样的美貌。

她端坐在金色辇车之上,就如云上山峦,巍不可攀。

“到哪儿了?”

听到霍翎的声音,无墨从恍惚中回过神来,轻声答道:“方才见到郑副统领的时候,他说还差几里地就能看到苍州界碑,这会儿估计已经进入苍州了。”

话音刚落,无墨就看到队伍最前方有人打起了旗语,示意所有人停下扎营。

……

霍翎此行要去的,是位于苍州的皇家猎场。

霍翎一向喜欢狩猎,但除了进京头两年,她随先帝来过皇家猎场,后面十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再来过皇家猎场。

这回突然决定动身前往皇家猎场,说来还和朝堂上的争斗有关系。

今年年初,也就是天狩六年三月,京师下了一场大暴雨,电闪雷鸣间,位于前朝的兴泰殿被天雷击中,在雷雨中被彻底烧毁。

兴泰殿并非普通宫殿。

太宗朝时,太宗就很喜欢待在里面处理政务、接见朝臣。

霍翎成为摄政太后以后,也选择在兴泰殿处理政务、接见朝臣。

火势从兴泰殿一路向外蔓延,几乎烧到了距离兴泰殿不远的太和殿。

因为火势太大,霍翎带着季衔山退回了凤仪宫,暂时在凤仪宫休息一宿。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熄灭,只余满地残骸。

几座重要宫殿被焚毁,霍翎召来朝臣,原本是想与他们商议焚毁宫殿的重建问题,结果才刚开口,就有大臣跳出来上疏谏言,表示此乃天谴所至,不平息天怒,不足以重修宫殿。

而平息天怒的办法也很简单。

汉元帝曾因茂陵白鹤馆失火一事下罪己诏,并大赦天下。

兴泰殿的火灾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执政者应该效仿汉元帝修养德行,以应天命。[注]

“执政者”三个字用得十分微妙。

天子年方八岁,才刚在天章阁学习两年,朝中所有政务皆出自太后之手,由太后裁决。

那应该修德应天之人,又岂会是天子。

而这还算是比较委婉的谏言。

都察院副都御史的上疏,连遮掩都不遮掩,直接指出这场天谴乃是应在霍太后的身上,请霍太后下罪己诏,并大赦天下。

但霍翎早已不是刚登上太后之位的势单力薄。

这些年里,她在朝堂上扶持了一大批官员。

无需她做任何示意,就有人站了出来,反驳这场火灾乃是天谴的说法,认为这应当归属于人祸。

是兴泰殿的守卫者没有在起火的第一时间通知众人前去灭火,才会导致火势蔓延。

双方就“火灾到底是天谴,还是人祸”这一问题争执不休。

又或者应该说,火灾是天谴还是人祸本就无关紧要。

真正重要的是,借着这场火灾,那些反对霍翎的人,和那些支持霍翎的人又一次进行了权力博弈。

如果认定火灾是天谴,那霍翎就需要为这场火灾担责。

如果认定火灾是人祸,那需要为这场火灾担责的,就只是兴泰殿的守卫。

而结果是——

双方的博弈都没有尽其功。

霍翎没有下罪己诏为这场天雷引起的火灾担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