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9(1 / 2)

加入书签

不仅仅是因为天边那轮大日,最重要的是,否认天降祥瑞,就意味着否认羌戎王称臣时说的那番话语。

否认的人存着什么居心?

在霍太后代表朝廷收下称臣文书后,内侍总管崔弘益出列,拿出早已拟好的圣旨,宣布了朝堂对羌州的一系列安排以及对李宜春、卫慕族长等人的封赏。

霍翎在这道圣旨里,兑现了她对李宜春的承诺。

李宜春受封定国公,三代以内不降等袭爵。

李宜春再次跪下谢恩。

有细心的人注意到他的礼节变了。

虽然依旧是行了大礼,却是从羌戎那边的礼节,变成了大燕这边臣子对君主的礼节。

除了对投靠过来的羌戎一系官员进行封赏外,使节团成员也都各有封赏。

而且,霍翎还以摄政太后的身份下了一道诏令,给天下各州县减免赋税。

这道诏令一下,不少人更是心中惴惴。

及至午时,冗长而正式的大典终于结束,文武百官有序退出应天门,准备回家换一身衣服,待到傍晚,他们还要携家眷一起进宫参加千秋宴。

这场千秋宴,既是为了庆祝霍翎的寿辰,也是为了庆祝羌戎归顺大燕,因此办得格外隆重盛大。

其规制不仅超过了太后的寿宴,也超过了天子的寿宴。

千秋宴上唯一的主角是霍太后。

皇帝和皇后的桌案被安排在略靠下一点的位置。

陆琢的肚子已经开始显怀了,夏天闷热,她并未穿着全套厚重的礼服,而是换了一身宽松舒适的衣服,头上也只简单插了几根发簪做装饰。

季衔山坐在陆琢身边,一杯接着一杯喝酒。陆琢跟他搭话,他才随口应上两句,用筷子给她夹了一些吃食。

陆琢温声劝道:“陛下也吃一些垫垫,莫要一个劲饮酒。”

季衔山道:“无妨,这些酒喝不醉人。”

陆琢不算是一个特别有政治嗅觉的人,但她所处的位置,让她比很多人都要更早意识到了宫中气氛的怪异之处。

只是每当陆琢试图询问时,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后那边,都让她不要多想,安心养胎才是最重要的。

陆琢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只盼着这样压抑的日子能赶快过去。

是的,很压抑。

即使陛下在她面前总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但陆琢就是能感受到他身上挥之不去的痛楚。

那是一种无法宣之于口的烦闷与痛苦,只敢在某些无人注意的时刻流露。

“圣人。”

卫慕族长端着酒杯来到大殿前方。

他话音一落,霍翎和季衔山都抬头看去。

卫慕族长对着霍翎举起酒杯,用娴熟的汉话说出一长串祝寿词,表达了他对霍翎的钦佩之情。

霍翎笑着端起酒杯:“卫慕族长客气了。对了,早就听闻卫慕族长心慕中原文化,怎么就没想过给自己取一个汉人姓氏呢?”

卫慕族长先是一愣,而后大喜。

他立刻顺着霍翎的话音道:“怎么没想过,现在羌州成为了大燕的地盘,下官是无时无刻不想着改一个汉姓,好早日融入大燕。

“还望圣人开恩,为卫慕氏赐姓。”

霍翎道:“定国公的李姓,乃前朝皇室所赐的国姓,本就是中原姓氏,又沿用了那么多年,无需多此一举改动。卫慕氏是羌人中的第二大部落,你们既是真心归附,朕就给你们赐下霍姓……”

“母后。”季衔山突然开口,“卫慕一族世代亲近大燕,在对付拓跋氏时更是立下汗马功劳。依儿臣之见,不妨效仿前朝皇室,给卫慕一族赐下国姓,以示朝廷对卫慕一族的嘉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