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2 / 2)

加入书签

青凝笑着赞她:“好看的”

崔灵毓便更加志得意满了几分,回正了身子不再理她。

席面上的菜色上了五六轮,亥时一刻才撤席,老太君撑不住,先去歇了,小辈们在正厅中升起了红红火火的炭盆,映得冬日的夜色也暖融了几分。

女眷们约着玩飞花令,二太太将一直沉默的公孙氏推了一把:“这飞花令怎能少了公孙姐姐,公孙姐姐,今日你可要替我多赢几次。”

公孙氏还未出阁时,便已是盛京赫赫有名的才女了。

如今她虽是大房的妾,二太太并未唤她姨娘,倒是尊称一句公孙姐姐,可见她在崔府也是受人敬重的。

长宁公主百无聊赖,原本是要起身离去的,听见这声公孙姐姐忽而顿住了,她转身去看灯下的公孙氏,衣着朴素,神情沉静。

才华横溢,亦有风骨,这便是崔溯喜欢的女子呀,想来亦是世家大族最期待的宗妇。

她忽而有些不甘心,扬声道:“飞花令,算本宫一位。”

二太太吃了一惊,实是没料到,这位金尊玉贵的公主殿下会同她们一处玩飞花令,忙唤小厮搬了软垫玫瑰椅来。

今日的飞花令乃是以“花”字为准。

既然公主来了,自然无人敢开口,都毕恭毕敬的看过来,等着长宁公主起头。

长宁公主往玫瑰椅上一坐,瞧见这许多双眼睛,张了张嘴又愣住了。

她这几日耐着性子看了几本诗集,还以为自己开窍了,现下被这些眼睛一看,忽而又做不出来了,这劳什子诗句,她本就不善此道。

长宁公主的脸色不太好看,厅中的女眷们也无人敢催,一时有些无言的尴尬。

火盆中的木炭噼啪一声,长宁公主终于耐不住,随意指了个陌生面孔:“来。你来替本宫起头。”

青凝:“......”真是好巧不巧,她也不会作诗。

内堂诡异的静默,连卷帘之外守夜的郎君们也注意到了,隔着帘幕,往内堂张望。

青凝只好沉默再沉默,就在长宁公主面露不耐时,才终于听见她道:“公主,我....我不会作诗。”

场面又尴尬了几分,崔灵毓忍不住,嘴角微微弯起了嘲弄的弧度。

二太太正要打圆场,却见青凝不紧不慢的看向公主,她说:“公主,我本不善诗词,可我善珠算,会胡语,长刺绣。”

这世间评价女子之才,无非琴棋书画,德言工容。珠算胡语,皆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本事,崔家几位夫人听得直皱眉,二太太忙给叶氏使眼色,要她管束这位四房的表小姐。

叶氏倒是沉得住气,陆家这孩子如今心气高了,总要出几次丑才能晓得自己的身份。

青凝却并不在意旁人的脸色,对着长宁公主行礼:“我八岁那年进京,曾在校场远远见过公主一面,那时公主您一身烈烈骑装,弯弓搭箭,正中靶心,好不飒爽。我记了好些年。于骑射一道,相信府中的女眷们亦无人能及得上您。”

“公主,人各有所长。”

长宁公主微顿,竟还有人记得她烈烈骑装的模样?

只她想起崔溯看向公孙氏时欣赏的目光,忽而自嘲的笑了一声:“那又如何,骑射也好、胡语也罢,于这附庸风雅的世间,皆是下乘。”

长宁公主话虽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