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2(1 / 2)

加入书签

针,而整个市场的活跃度还需要靠每一个百姓的聪明才智,一个小的收购倒卖的团体,就意味着解决了3-5人的就业问题,百姓只有赚取了足够多保障他们生活的银钱,才会舍得去消费,而消费继续刺激新的生产和销售,一盘死棋才算是盘活了。

河阳县的百姓很快就发现,渐渐地,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不说,出门做小买卖的人也多了。

香皂工坊上工的人多,香皂工坊门口就开始有专门叫卖吃食的人,在他们上下工的时间叫卖,有推着小车的,有挽着小竹篮的,尤其是早食的摊子,更是五花八门,几乎想吃什么都在香皂工坊门口买着。

范从直经常去香皂工坊巡视,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他是马上汇报沈江霖,希望沈知县能出台政策管一管,否则那香皂工坊这么气派的大门口,全是一些贩夫走卒、弄得乌烟瘴气的还得了?

结果沈江霖的做法,却是派人在香皂工坊周边另外建了一排简易小集市,那些做小生意的人每日只需要缴纳五文钱就能在固定摊位上占一天,既保持了整条街道的规整,又方便了所有人。

w?a?n?g?址?发?B?u?y?e?????????ě?n????0?②?5?.???o??

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智慧,他们知道香皂工坊的工人月例高,舍得花钱,人流量又大,在那边做小生意,亏不了。

如此一来,又让许多百姓添了进项、刺激了消费。

河阳县县城中的几条主干道之前一直在乱糟糟的修路,搞得大家走路都不好走,好多住在主干道附近的居民都是怨声载道,可是近期道路一条条都修整好了,大家再走出去一瞧——呦呵,竟是全铺上了青石板路,修的整整齐齐、亮亮堂堂的!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路滑马车牛车陷在泥水里过不去,也不用担心到了七八月的雨季雨水排泄不掉倒灌入家中了,如今所有排水沟都已经修好,雨水会顺着排水沟排到城外湖泊中去。

沈知县下了命令,不允许再有人随意在路上倾倒垃圾和粪便,违者罚银两钱,并且派了专门收垃圾、倒恭桶的人早晚一次挨家挨户去收。

当时刚刚下这个命令的时候,还有些人不以为然,天长日久养成的生活习性哪里是马上就能改好的,就算有专门的人早晚来收,但有人还是随意就往街角倒了垃圾了事。

很多人私底下还说,新来的年轻县令爱民如子,断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找百姓麻烦。

可惜,这一次就不是他们想的那般简单了,每一个随意倒垃圾的人都被四处巡视的衙役给抓住了,那些衙役可不听这些人怎么狡辩,他们巴不得这些人多犯几次——沈知县说了,两钱银子,一钱给衙门,一钱月末的时候分给抓到的小队。

这可是整整两钱银子,做点什么不好啊,就平白无故地被罚了!哪怕有些人撒泼打滚不想交钱,但是最后衙役们拿出镣铐直接要把他们抓入大牢的时候,那些人也怂了,只能交了银钱了事。

一个月后,河阳县所有街道都是干干净净,再无臭气熏天之状。

每一个路过河阳县行商的人对焕然一新的河阳县都是啧啧称奇,而邻县之中有儿女亲家在河阳县的,当他们听到河阳县的盛况时,起先还不信,毕竟有些人之前是去过河阳县的,这才短短几个月功夫,一个县城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如何可能呢?

小农经济的世界,一切变化都是十分缓慢的,人们往往接受不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是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