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 系统发威,水淹皇陵(1 / 2)

加入书签

第241章 系统发威,水淹皇陵

杨思忠看着苏泽的奏疏,不装了是吧?直接上书干涉阁臣了?

苏泽在奏疏中写道:

「臣伏思,漕运与河工,实为社稷命脉所系。漕粮输京师以固根本,河道通则万民安枕。」

「然今漕河诸务,分隶工部都水司丶户部漕运司及河道总督,事权散漫,呼应不灵。工部但治黄修防,户部但督催转运,兵部但护漕防变,事各分责而权无总摄。比年河患频仍,漕途屡滞,实因责不专一丶临事推诿之弊也。」

杨思忠看完倒是也赞同苏泽的看法。

正如苏泽所说的,大明漕河事务分数不同衙门,朝堂和地方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

如果是军国重务,这麽划分还情有可原,算是互相制衡。

但是大明这种漕河管理体系的问题,完全就是因为祖传屎山代码的缘故。

后来虽然设置漕运总督,驻节在淮安,又给漕运总督加了巡抚的监察权和工部侍郎的职衔,但漕运总督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大运河淮河段。

漕运还有个总督,河务就更加混乱了。

每次发生洪灾,最后都是府县互相推诿,朝堂连问责都做不到。

所以苏泽这份增设内阁大臣,专门负责漕河事务的提议,确实还是挺有道理的。

「查内阁为机务总汇,当以专责分理重务。臣昧死请于内阁特简总理漕河专务大臣一员,敕赐关防,总揽漕丶河全局。凡河道疏浚丶堤防修筑丶漕粮转运丶沿途治安并涉及州县协济之事,悉归统辖。」

「工部都水司丶户部漕运司丶漕运总兵官等衙门,皆听其调度节制,以一事权。」

以上内容,苏泽确实说的没问题,但是后面的奏疏,就是图穷匕见了。

「该大臣当简拔练达实务丶通晓河漕之重臣入阁专任。」

「此,则河工漕运统摄于中堂,遇险急可专断而行,免部院掣肘;需协济可一令直达,省文移往复。」

「唯有老成干练之臣,方能此任。」

理论上的阁臣候选人,就是六部尚书侍郎,九卿衙门的主官。

那这些人当中,谁是苏泽说的「老成干练之臣」,但是又熟悉「河工事务」的呢?

那自然就是工部的尚书和侍郎了。

而唯有工部尚书雷礼,才能担得起这个「老成」的名字。

再说了,既然是要选派官员入阁处理河工事务,也没有工部侍郎跨过工部尚书入阁的道理。

苏泽几乎是在奏疏上明着支持雷礼入阁了。

好家夥,但是这麽一想,似乎雷礼也确实有资格。

雷礼也是老臣,曾经主持过紫禁城的修复工程。

和今上也是旧识,在先帝朝也没有勾结严嵩父子,气节无亏。

雷礼作为工部尚书,也没有参与隆庆皇帝继位后的政治漩涡,算是没有政治污点。

他的资历和功劳都足以入阁。

雷礼唯一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学历上有欠缺,他不是庶吉士出身。

不过这在嘉靖朝之后也不再是入阁的硬杠子了,大礼议的时候,嘉靖皇帝为了对抗外廷,就提拔了夏言等一批非庶吉士出身的官员入阁,打破了庶吉士垄断阁臣的旧例。

第二个问题是雷礼从去年开始就不断上书请辞,他今年也已经六十三岁了。

不过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大明朝长寿的皇帝没几个,长寿的大臣实在是太多了。

六十三正是干事的年龄,皇帝如果真要给雷大人加担子,雷礼也只能入阁。

再仔细想想,雷礼确实也是个很好的人选。

他和如今内阁四位阁臣的关系都不远不近,正是因为年龄大资历高,所以也没有投入哪个阁老门下。

工部本来也是小透明部门,也犯不着拉拢逼迫雷礼站队。

也就是说,雷礼入阁不会打破内阁的政治平衡。

这麽一想,雷礼入阁似乎没有什麽阻碍?

但是杨思忠很快摇头。

阁臣的任免,还是要看皇帝的心意。

没办法,名义上,阁臣是帮着皇帝处理政务的辅臣,是皇帝的内廷「私臣」,所以皇帝的信任要比能力更重要。

很多时候,外朝深孚众望大臣,反而更不能入阁。

内阁大臣的任免,全看皇帝的心意。

杨思忠拿起苏泽的奏疏,就向内阁走去。

一边走,杨思忠一边思考。

如果这一次皇帝真的钦点雷礼入阁,那就足以说明苏泽在朝堂的影响力。

杨思忠很快又摇头,苏泽在朝堂的影响力,他这个新任通政邮递司的主司还不清楚吗?

沿途见到杨思忠的官员,都纷纷停下脚步恭敬的打招呼。

如今的通政邮递司已经今非昔比了。

理论上说,如今大明政令上传下达的邮递网络,都掌握在杨思忠手里。

千里之外的军情,大明一个偏远府县的奏报,都要通过通政司的网络汇聚到朝堂。

通政邮递司,已经成为大明施政的核心部门。

阁臣越来越重视他这个通政使,百官也不想得罪杨思忠这个手握大量消息的大银台。

杨思忠是个谨慎的人,他口风很紧。

但他越是不说,越是被人畏惧。

现在六科都察院丶东厂锦衣卫,可都在用着通政邮递司的驿路体系传递消息呢!

而苏泽这份奏疏的分量?

杨思忠回到通政司。

日后通政邮递司铺设驿递网络,和漕河的事务也有很多联系,回忆着自己和雷礼的交情,今天要不要上门拜访一下?

杨思忠决定立刻拜访雷礼,将苏泽上书推荐他的消息告诉他,这也算是先卖雷礼一个人情,万一真的如苏泽所奏雷礼入阁,日后也少不了和这位「雷阁老」打交道。

——

——【模拟开始】——

《请设总理漕河专务大臣疏》当日送到内阁,内阁三位阁老避嫌没有发表意见,奏疏直接送入宫中。

皇帝对雷礼这个人选并不抵触,但是雷礼也不是皇帝最属意的人选。

雷礼得到消息后,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皇帝驳回了你的奏疏,也下旨挽留雷礼。

——【模拟结束】——

【剩馀威望点:1060点】

【是否花费10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1000点就能决定阁臣?

那还犹豫什麽!苏泽果断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扣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