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2章 铁路竣工仪式(2 / 2)

加入书签

「这些都是工部的功劳,这些炼钢厂可都是万郎中修建的。」

雷礼和潘季驯也满意的点头,这也是苏泽的优点了,他明明做了很多事情,却不居功,而且愿意将功劳分给别人。

雷礼突然说道:「老夫今日前来,是想要看看,这铁路是不是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和运河一样能联通我大明的南北。」

内阁阁老自然不会随便说话,这句话太过于突兀,苏泽看向雷礼,思考着他这句话的含义。

雷礼只是坦然一笑,却没有再多说什麽,紧接着宾客到齐,范宝贤返回站台,宣布竣工仪式开始。

不得不说,范保贤设计的这个竣工仪式还挺有新意,由雷礼和潘季驯手持锤头,在最后一块铁轨上敲下,现场爆发出激烈的掌声,房山到京郊,这条长度不到百里的铁路,就此宣告竣工。

苏泽知道,这条铁路必然会载入史册,成为某个历史时代的标志性节点。

但是此刻站在京郊炼钢厂的站台上,苏泽并没有任何震撼感。

没办法,不远处的炼钢厂冒着烟,马夫驱赶着马来到了铁轨上,三辆相互连接的轨道车厢被推到了站台上。

苏泽随着众人登上车厢,等到站台的蒸汽时钟发出汽笛声,车夫开始指挥马拉着车厢开始加速。

因为车上都是贵客,所以车夫的速度也不敢太快,在苏泽看来这就和游乐园的观光马车差不多。

估计任何人,都无法想像后世铁路能发展成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钢铁巨兽吧。

不到一刻钟的时候,马拉轨道车就抵达了目的地,距离炼铁厂不远的临时站台。

众人再次下车,看着车夫调转马头,将马拉到另外一侧准备返程。

不过在场的官员们,还是对马拉轨道车进行了高度评价。

仅仅是四匹马就拉动三节车厢,这可要比普通马车的效率高多了。

轨道车行驶也很平稳,这都给了众人相当不错的印象。

苏泽看向被官员簇拥着的雷礼,又想起刚刚的对话。

灵光一闪,苏泽突然明白了雷礼的意思。

这位雷阁老突然前来,又对着自己说了那番话,显然是表示他铁路感兴趣。

如今的朝廷,除了雷礼之外,并没有重臣意识到铁路的价值。

而作为一个新的行业,朝廷也没有和铁路有关的部门。

工部只是负责建造铁路,在铁路建造完毕后,运营就交给了铁路公司。

但是这只是房山铁路一条铁路,可以预见朝廷必然会兴建更多的铁路。

铁路交给铁路公司运营后也不是什麽都不用管了,必然也要成立一个管理的部门。

雷礼将铁路比作运河,就是要将铁路的管辖权纳入到他这个专务大臣的名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雷礼要专门出席铁路竣工仪式!

雷礼的想法,也正合苏泽的心意。

铁路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无论是公营还是私营,都是需要朝廷介入的,别的不说,现在整个大明有能力建造铁路的也就只有工部。

至今也还没有一个管理铁路的衙门。

而仅仅为了一条房山铁路,设置一个衙门又有些小题大做。

将铁路和运河并列,全部交给雷礼这个专职阁老,显然是个更优的选择。

等到日后铁路的重要性上升,铁路更多的时候,在朝廷设置管理铁路的衙门,这样就更丝滑了。

但是这件事显然也不能由雷礼自己提出,看来雷阁老是暗示自己上书啊。

苏泽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剩下的竣工活动就没了兴致,他满心盘算着怎麽回去起草奏疏。

范宝贤还准备了一个聚餐,不过参加竣工仪式的官员还是不愿意和他这样的大商人产生太多的交集,在竣工仪式过后都纷纷离开。

而苏泽返回到报馆后,就立刻开始起草奏疏。

《为请统铁路专务事疏》

苏泽首先向皇帝夸赞了一遍铁路:

「臣观近日京郊房山铁路竣工,其轨连百工之脉,车通南北之利,实乃国朝新器,兴邦要务。」

「然铁路之效,非止于转运货殖,更可譬之运河漕运。」

「二者虽形异而用同,皆系国计民生之枢要。」

「今房山铁路虽成,然事权未统:工部但司营造之职,铁路公司专营运输之务。」

「恰如漕运行船须沿河闸坝一体协理,铁路亦需中枢调度以杜差池。」

「臣以为,为统辖铁路营造丶运营丶章程诸事,需由重臣居中协调。」

迅速写完了奏疏,苏泽这是帮了雷礼一个顺水人情。

苏泽都已经在奏疏中将铁路比作漕运了,那适合专务铁路的重臣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而且有了雷礼这样的重臣推动,说不定第二条铁路很快就能开工了。

这次苏泽也懒得用金手指了,自己都上书了,接下来该雷阁老自己推动了。

处理完这件事,苏泽看着桌子上的布袋。

布袋里装着白色晶体,这些是陶观从炼钢厂的氨水废液中,和硫酸合称的硫酸铵。

苏泽也没想到,陶观竟然提纯出了硫酸铵的结晶,这些可是高浓度的氮肥啊!

但是如何推广这个东西?

苏泽想起前世,很多去基层扶贫的同僚,都抱怨过在基层推广农业新技术的难度。

在他们看来,明明国家给了政策,给了技术扶植,却不肯改变原本落后的种植方式,坚决不肯种植新的作物。

但是现在苏泽明白了原因。

和工业不同,任何一项农业技术革命,推广起来都十分的困难。

和追求利润高效的工业不同,农业最大的目标是稳定。

农业是个周期很长的事情,春种一粒粟,到了秋天才能收万颗籽。

而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导致减产乃至于绝收,都是会饿死人的。

农户可不会因为官府一句话,就往自己的田里撒奇奇怪怪的东西。

而且农业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万一撒了硫酸铵最后因为其他灾情欠收,农民也可能归因到硫酸铵上。

普通农户必然是保守的,这种保守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是对饥饿的本能应对。

要推广硫酸铵,不能依靠各级官府的强行推广,还必须要让普通农户自愿使用。

苏泽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立刻找上了罗万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