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0章 散装江南之其二(1 / 2)

加入书签

第370章 散装江南之其二

苏泽见到小胖钧后,他脸上的笑意都要挂不住了,他急切的开口问道:

「苏师傅猜一猜,这次舅舅去倭国,到底换了多少银子回来?」

苏泽这次倒是没有未卜先知的办法了,他事先也没有和李文全通讯,根本不知道倭国的事情。

苏泽还是尽量往多的猜,于是说道:

「两万银元?」

小胖钧摇头说道:

「原来也有苏师傅不知道的事情!这次一来一去,舅舅足足带回来六万银元!」

听到这个数字,苏泽也吓了一跳!

六万银元是什麽概念!

这仅仅是来回一趟的收入!

东亚地区,除了夏季台风季节的几个月海上风浪大不适合航行外,大部分时候都是可以航行的。

堺港的位置要比莱州港靠北,但是因为倭国暖流的作用,这里也是不冻良港,冬季也是可以通航的。

如果一次就能赚到六万银元,岂不是说一年就能回本?

不对,帐不能这麽算。

苏泽向小胖钧问道:

「不知道殿下有没有明细的帐目?」

小胖钧立刻掏出一个简单的帐单,递给了苏泽说道:

「苏师傅看吧,这就是舅舅快马送回来的明细。」

苏泽看完之后,果然不出他的所料。

最大的一笔收入,是贩运佛郎机炮的收入。

火炮这个东西,是物以稀为贵的。

第一次交易的时候能卖出高价,不代表以后都能卖出高价。

原时空,织田信长刚刚开始采购的火炮单价,是一门3000两银子。

但是在后期,一门火炮的单价就剩下100两了。

虽然100两依然是高价,但是已经没有最初的暴利了。

况且在东亚地区,倭国也不是大明一个卖家。

除此之外,奢侈品也是会随着供应增加而降价的。

最典型的就是香料了。

葡萄牙人为了香料来到东方,在稳定了香料贸易后,香料的价格一路狂跌,最后都被开除出奢侈品的行列。

葡萄牙人将所有的资源,都压注在了香料贸易上,而香料贸易的崩盘,也是葡萄牙人明明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却第一个出局的原因。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细水长流的生意,还是能卖给所有人的产品。

就比如原时空大英的拳头产品棉布。

衣食住行,无论什麽人都有穿衣服的需求,是棉布贸易支撑起了大英的日不落帝国。

只有棉花,才能撑的起一个帝国。

要让倭银公司获得稳定的利润,还需要更进一步打开倭国市场才行。

看着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小胖钧,苏泽还是将扫兴的话吞下去。

他连忙说道:

「恭喜殿下!倭银公司才是殿下所倡,如今能获得重利,也能让陛下安心了!」

小胖钧一脸的得色。

倭银公司的收益只是一个数字。

真正到帐需要等待年底分红的时候。

其实东宫产业发展至今,这些银元,对于小胖钧来说也就是一个数字罢了。

但是这次倭银公司的风头这麽大,还是让小胖钧很有压力。

万一对倭贸易亏本呢?

李文全带领船队归航,还带来了大量的利润,这给小胖钧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苏师傅,这笔钱要怎麽办?」

小胖钧说道:

「倭银公司的商船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就是想要下单也没有造船厂愿意接单了。」

「没有船,招募船员水手也干不成。」

「这笔钱难道要烂在帐上?」

这些年来,在苏泽的引导下,小胖钧也建立了相当超前的理财意识。

「银元藏在库房里就是浪费,金钱只有在流动起来的时候才有价值。」

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到了小胖钧的脑海中,所以看着这麽大一笔利润留在帐上,却不能去生更多的钱,小胖钧就全身难受。

「殿下,臣倒是有一个地方。」

「苏师傅快快说来。」

「殿下,您知道直吴铁路吧?」

——

无锡会馆中。

苏州府散装,但是苏州士人好歹还共用一个苏州会馆。

但是常州府就要比苏州府还要散装了,无锡作为苏州府下的一个县,都有自己的会馆。

这几日江南出尽了风头,先是银车入京,然后就是江南之宴,引发京师对江南财力的讨论。

这一切都是顾宪成的安排。

这一切自然都是为了造势。

今日,有关直吴铁路的江南士绅们,都聚集在这里开会。

这里面有两个月前,和顾宪成一起入京的协商团成员。

也有这次押送银车入京的江南士绅代表。

面对这麽多双眼睛,第一次筹划如此大事的顾宪成却毫不紧张,心中还有隐隐的兴奋。

高攀龙就不行了。

这样的场合对他压力还是太大了,刚刚他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结结巴巴,对比之下,顾宪成就从容大气多了。

高攀龙也承认,自己这位好友,确实是组织的天才。

这类人,天生就有一种凝聚力,能够让人愿意和他们亲近,愿意听他们讲话,并且听从他们的领导。

只不过顾宪成毕竟还年轻,也没有官身。

最终形态,应该就是那日协商会议见过的那位苏翰林了吧?

高攀龙走神的时候,顾宪成已经讲完了他的计划。

「诸公,直吴铁路有多重要,就不要顾某解释了吧?」

「这是我们江南的第一条铁路,也只是江南铁路的起点,这条铁路最后会连接江南七府,江南的商品将日夜可达!」

顾宪成自然是在画饼,但是不妨碍众人憧憬。

越是商旅发达,越是知道道路的重要性。

松江府到吴淞口这点距离,就成了卡在松江棉布业脖子上的枷锁,极大的拉高了棉布的成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