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9章 武清伯的种粮大赛(1 / 2)

加入书签

第409章 武清伯的种粮大赛

成子文认识苏泽,却不认识他身边的富贵中年人。

但是从他的衣着上看,这人应该也不俗。

苏泽很快就介绍道:

「这位是武清伯世子李文全李公。」

果然是李文全。

成子文向李文全行礼,李文全连忙回了一个全礼。

这年头还是文官最大,成子文是登莱巡抚,而倭银公司的业务都在登莱,如果不是他还有一个武清伯世子的身份,反而要向成子文求见。

成子文刚刚和刘知节交谈,也算是有了思想准备,但是苏泽真的来求见之后,成子文还是有些惊讶,甚至成子文心中还生出了一丝惶恐。

这种惶恐正如自己当年第一次被阁臣接见时候那样,可苏泽明明只是从四品,还没自己这个登莱巡抚官大,这是怎麽回事?

成子文还没搞清楚自己这番情绪到底是哪里来的,他又说道:

「苏翰林来,是为了询问老夫上任登莱之后的主张吧?」

说完这句话,成子文更后悔了!

怎麽搞得自己好像是给阁老汇报工作的一样?把姿态摆的这麽低?

就像是苏泽过来是为了听取自己汇报上任计划一样!

成子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麽了,今日为何会如此进退失据,他可是官场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了啊!

好在苏泽的态度也不倨傲,姿态也很低,他连忙说道:

「成大人何出此言?苏某见识浅薄,又如何能置喙成大人的施政?苏某近日来,也是受武清伯世子所托,才来拜见成大人的。」

你见识浅薄?

那满朝文武是什麽?

成子文心中吐槽,他还是说道:

「李世子是为了倭银公司的事情来的吧?」

李文全连连点头。

这次登莱巡抚更易,最担心的就是李文全了。

倭银公司的主要业务都在莱州,因为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就是铸币火耗优惠,需要莱州的铸币厂配合。

而倭银公司通航的主要就是北方的几个港口,所以登莱巡抚确实是会影响公司业务的。

好在成子文倒是不歧视商业,他对李文全的态度还算是热情,两人简单交谈了一下之后,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成子文的态度也很明确,倭银公司在登莱开展正常业务,登莱巡抚衙门自然是支持的。

这次交谈算是宾主尽欢,等说到了最后,苏泽还是问道:

「成大人,我身为《乐府新报》的编辑,也还是想要代替读者问一下,您对登莱日后发展是怎麽看的?」

这还不是在问政!?

成子文倒是也不恼怒,刚刚的交谈中他察觉到了苏泽对自己的尊重,成子文立刻说道:

「涂巡抚做的不错,成某上任之后,萧规曹随即可。」

苏泽皱起眉头,成子文忍不住问道:

「苏翰林以为不妥?」

苏泽连忙说道:

「岂敢岂敢,成大人久历地方,自然要比我这个一天父母官都没当过的要懂如何施政。」

成子文也是人精了,他看出苏泽有所保留,于是说道:

「苏翰林,世人都说,这登莱的发展都是你一封封奏疏堆起来的,如今我就要上任登莱,免得以后你用奏疏弹劾我,有什麽还是说出来吧。」

众人哈哈一笑,这个玩笑过后,在场众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一些。

苏泽于是说道:

「成大人,您以为登莱能发展,是因为什麽?」

成子文思考了一下说道:

「自然还是因为登莱率先开海。」

苏泽赞许说道:

「成大人高见!比起南方的港口,登莱的优势也就是率先开海而已。」

但是成子文却不是那种务虚的官员,他皱眉说道:

「苏翰林也有些偏颇了,登莱的港口水深容易通航,又距离朝鲜倭国很近,无论是地理还是区位,优势都明显。」

「相比之下,广西就没有这样的良港。」

苏泽摇头说道:

「仅仅是港口,能带动富庶的仅是一城之地。」

「成大人,您可知道,户部统计了今年上半年,各港口停泊商船的船次。」

「如今我大明,停靠船次最多的港口还是莱州港,但是登莱二港,再加上直沽的港口,都比不上江南江海港口的停泊次数。「

成子文看向苏泽。

苏泽说道:

「长江能通航海船,如今沿江的城市都已经开埠,越来越多的商船开始集中在南直隶。」

苏泽也叹息,北方就算是有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再加上政策优势,但是商人们还是会用脚投票,更愿意停靠江南。

没办法,长江水道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黄金的水道了!

如今的长江航道,可以容纳几乎所有的中小型海船,也就说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都可以算作海岸线,这些沿江城市等同于沿海城市。

这样一条黄金水道还能伸入腹地,沟通长江流域的大市场。

而长江沿岸区域,一直都是富庶地区。

工业生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

比如生产蒸汽机的工厂,它需要炼钢厂提供优质钢材,需要加工厂制作合格的零件,还需要各种配套的工厂,最终蒸汽机工厂负责组装,运送到山西的煤矿里。

在北方,这些零部件的运输就要浪费不少时间和金钱,而在长江水道上,这些工厂只要沿江分布,商船就可以一下子将他们都拉到蒸汽机工厂去。

如今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产业集群。

相比之下,登莱的港口同样是良港,但是缺乏内陆纵深。

而且苏泽也担忧,登莱搞贸易来钱来容易了,如果最后放弃发展工业,专门搞贸易和金融怎麽办?

这倒不是说贸易和金融不来钱,但是在这个物流远不如原时空的时代,工业化才是能让大明现代化的唯一道路。

成子文思考了一下,突然说道:

「苏翰林的是要修铁路?」

苏泽本以为自己还要再花费口舌,却没想到成子文一下子就明白了。

苏泽只能感慨,能做到一方大员的,果然都是有能力有眼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