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9章 要谢就谢皇上!(2 / 2)

加入书签

如此,赵阿哥恐怕这辈子只能享受阿哥身份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不能堂而皇之的进入族谱,更休说承欢皇阿玛膝下了。

惊叹真相之馀,陈师爷却是浮出一个念头来,那就是赵阿哥新任粮道没多久,身边似乎没有得力的师爷帮衬。

自己恰好有几个好友正在找工作,若是能推荐过去,水涨船高不说,也能就此和赵阿哥搭上线,岂不美哉?

旋即想到那位御前侍卫去了江宁府,而江宁知府李大人的幕僚师爷跟自己都是好友,大家都是同一个「朋友圈」,须得赶紧派人去提醒一声,免得李大人不知这中间的门道乱说话,影响前程。

那边谟尔赓额继续负责任的从官方途径打听赵有禄风评。

曹振镛跟他说过要多听多看,不能偏信一家之言。

所以,江宁城中大小衙门谟尔赓额打算都跑一遍。

接待他的是江宁知府李尧栋,一听侍卫大人到他这里是打听安徽粮道的,李知府就犯了难,因为他和赵有禄除了惠民河工程有过交结,其它并无来往。

要说那赵有禄好吧,有点不甘心,因为那小子可劲把自己塑造为清官,获得江宁百姓一致赞誉,把他们这帮江宁本地官员给衬托的一无是处。

着实可恨。

要说不好吧,看这侍卫架势肯定还会到其他衙门打听,自己净捡不好的说也不妥。

斟酌一二,旋即定下基调,就是不怎麽说好,也不怎麽说坏。

中庸之道。

虽然江宁府的说法跟藩台大人的说法有点不同,谟尔赓额却没有表现多少惊讶之色,只认真倾听。

最⊥新⊥小⊥说⊥在⊥⊥⊥首⊥发!

谈了片刻,师爷却闪现在侧厢很是着急的给府台大人使眼神,见状,李知府便藉口方便过去一看究竟。

未想师爷却将一纸条塞入其手,打开来看,上面只写了八个潦草小字——「只能说好,不能说坏。」

「何人送来的?」

李知府疑惑看向自家王师爷,不解其意。

王师爷忙道:「藩台衙门陈先生命人送来的,说是藩台大人的意思,若大人不照这纸上说的做,他日恐有祸患。」

「这?」

李知府莫名其妙,他不说那赵有禄的好话就大祸临头了?

世上哪有这道理。

只思虑再三,再次回到厅中时话锋就立时转了:「说起来本官虽与赵有禄不熟,但其上任以后为百姓做的一些好事,本官还是知道一二的」

谈话结束后,李知府不无感慨道:「倘若咱大清朝的官员都如赵有禄这般一心为民,不仅是百姓的福份,也是朝廷和皇上之福啊。」

谈话结束,照例李知府奉上纹银160两。

谟尔赓额开心收下,前往上元县衙。

上元知县孔庆光是孔圣后人,得知宫中侍卫前来赶紧隆重来见,待知目的,当场便道:「赵大人是我辈学习之榜样,也是我为官之人当争先效仿的廉吏典范」

孔知县的师爷也是绍兴朋友圈的一员。

上元县如此,江宁县更是如此。

大小几个衙门晃下来,谟尔赓额收获的不仅是对赵有禄的五星好评和赞赏,还是满满一大袋纹银。

本是应该回客栈同曹振镛会合的,却被远处满城吸引,一想这城中除了江宁官员外,不是还有个江宁将军麽。

没打算去两江总督衙门探访,因为离京时军机处有过嘱咐,此次密访要绕过两江总督衙门。

原因不知。

两江总督衙门不能去,没说江宁将军那也不能去。

满汉虽不隶属,但同在江宁城,江宁将军多多少少也应该听闻过赵有禄的事。

毕竟,这人是正四品道员,虽是安徽的官,但于江宁城中却仅次于总督丶将军丶布政,乃实实在在的四号位。

当下掉转马头直奔满城。

有宫中侍卫铁牌和身份证明在,自是轻松进入满城,同样顺利进入将军府。

同福昌一样,现任江宁将军永庆也不知宫中侍卫找自己干什麽,待听对方是向他打听驻于城中的安徽粮道赵有禄为官如何,永庆不禁犯了难,不是不肯说,而是真不知道赵有禄是谁,因为他平日几乎不出满城,跟外城官员更是没什麽交道可打。

都不知道是哪个,如何评价。

正欲实话实说时,永庆的幕僚董师爷却在其耳畔低语一句,永庆听后恍然大悟,继而轻笑一声道:「你问的这个赵有禄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官」

谈话过程中,江宁将军就差以人格担保赵有禄是个可堪大用的干吏能臣,希望谟侍卫能如实向皇上汇报此人。

谟尔赓额从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丶江宁知府衙门丶上元县衙门乃至江宁将军府得到的反馈都是惊人一致——赵有禄是好官!

曹振镛自己从两家茶馆,一家酒楼了解到的信息也表明赵有禄是举世无双的清官能吏。

如果说官官勾结,整个江宁官场都被赵有禄收买这才说赵有禄的好话,倒不是不可能。

但那赵有禄难道还能把整个江宁城的百姓都给收买不成?

事实确凿,赵有禄的确是好官。

谟尔赓额的意思这就回京向朝廷如实汇报,曹振镛却本着小心谨慎念头决定再去粮道衙门看看。

百闻不如一见嘛。

其实也是心中对一个幸进小人突然变成人人称颂的清官廉吏实在不解,很想亲眼见见这个一年连升十级的幸运儿到底长啥样。

谟尔赓额叫曹振镛这一说也勾起好奇,便与之一同前往粮道衙门。

据百姓说粮道衙门不禁百姓出入,甚至为了方便百姓进去办事把大门都给拆了,二人到地方果然发现粮道衙门它赫然没大门!

再看百姓也是正常出入,根本无人阻拦,好奇之馀拉住一出来办事的衙役,询问为何拆了大门不设门房,难道不怕歹人进去行刺麽。

「贪官污吏才怕歹人,我家赵大人是众所周知的清官好官,怕什麽歹人?」

衙役说完,以为二人是进衙门办事的,还好心给指了路。

「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曹振镛嘴里如此说,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这为官之人真要一点官威都没有,也是有损朝廷颜面的,也不合圣人教化。

说话间同谟尔赓额欲入衙门内瞧个究竟,这时却有一年轻人扶着一位老妇从衙门内走出,边走边道:「老人家,您千万不用谢我,要谢也是谢皇上,要不是皇上让我赵有禄担任这江安粮道,我赵有禄又岂能为你们百姓做事呢.这篮鸡蛋还请老人家带回去,我赵有禄是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

说话间,将左手提着一只装满鸡蛋的竹篮塞到老妇手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