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不打秋风赵大人(2 / 2)

加入书签

「回大人话,民女一个月能拿七百文,工钱都能按时发放,从未克扣过。」

小怜这次回答利索了不少。

按官价一两银子千文汇算的话,七百文折合银子就是七钱,一年就是八两多工资。

有些地区「汇率」不同,但大体一两银子最少也能兑换八百多铜钱。

这个工资对比农民一年三四两的收入肯定是高的,两口子都做活的话,一家温饱不成问题。

这也是为何工业能大量吸收农民的原因所在。

女工说的是否实话其实并不重要,赵安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点情况,岁微笑点头对那陈管事道:「你这主事的也算管理有方,织造局打理的不错。」

陈管事闻言连忙躬身道:「全赖皇上恩德,大人教导有方!」

典型的官话。

赵安一个刚上任的藩台,什麽时候教导过你的。

随手从旁边拿起一匹刚织好的云锦,赵安抬手细细摸了摸质地,不禁赞叹道:「这锦缎质地确实是上乘,可见你们是用了心的。」

陈管事刚想谦虚两句,却听赵安话锋一转:「不过嘛…」抬手指了指锦缎上的传统祥云纹样,「这花色图案本官在别地也看过不少同样的,我说你们织造局不能总抱着以前传下来的花样不放,要多派人出去走走,看看苏杭最新时兴什麽,大户人家喜欢什麽花样,回来可以参考参考嘛!

切记,要走出去,引进来,搞活市场,引领风潮,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否则这样下去咱们安庆的锦缎就始终争不过人家苏杭。」

「走出去?引进来?」

陈管事听得一头雾水,这花样还能随便改?

但他哪敢反驳,只能连连点头哈腰道:「大人教训的是!卑职一定谨记大人教诲,让他们多学学人家的,多多…对,创新,多多创新!」

看着陈管事那懵懂的样子,赵安心里觉得好笑,面上依旧一副语重心长的表情:「织造局是咱们安庆纺业龙头,既是龙头就要起到带头作用,不仅要自己发展,还要想着带动上下游的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

这个词如同天书,听的宋知府等人一头雾水。

「好比说这织锦需要上好的生丝吧?那安庆周边可否推广桑树种植?需要染料吧?能否扶植本地的染料作坊?织机坏了需要修吧?能否培养专业的织机维修匠人?…把这些相关的产业都发展起来,围绕咱们织造局便能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群,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才能真正把我们安庆的织锦业做大做强!」

赵安一番笔划后,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得懂,大手一挥,「本官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不仅要将我们安庆的织锦做成驰名产品,更要同江南三织造一样打入内廷,成为咱大清朝乃至海外藩属丶洋人都知道的好东西!让他们都过来买,抢着买,这样才能赚大钱!」

集群效应是赵安前世的一种产品发展布局,道理其实很简单,通过一个名牌带动上下游形成集群力量,从而提升产品售价,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为当地百姓带来收入同时也为地方提供大量赋税。

在场官员听后一个个脸上都是茅塞顿开的样子,宋知府更是拱手道:「大人真乃高瞻远瞩,字字珠玑,下官怎麽就这麽愚钝,不知如此做法的!如梦初醒,如梦初醒啊,下官定谨遵大人钧谕,将织造局做大做强,不负大人今日指点!」

「好!但盼你们说到做到!」

赵安心道回头我要不给你们具体方案,你们能把集群效应做出来才怪。面上却是非常欣赏,结束织造局的视察,赵安马不停蹄又赶到城中最大文体用品店。

老板战战兢兢为他介绍来自歙县的徽墨丶泾县的宣纸丶婺源的龙尾砚等。

赵安听的入神,随手拿起一块雕工精美的墨锭,闻了闻道:「好墨,也是好工!」

继而就跟一个专家似的指点江山了。

「不过张老板,你们不能只满足于卖外地的这些东西,也可以尝试包装嘛,比如这墨锭能否刻上我们安庆的标识?这宣纸能否进行特殊裁切包装,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要善于利用安庆省府地位,集散四方精品,创造我们自己的名品!」

在一家飘着醇香的茶叶店,赵安细细品了杯本地的六安瓜片,之后赞不绝口:「好茶!香气清高!但咱们的茶叶不能光等着茶商来收,要主动走出去,包装要精美,品控要严格,故事要讲好。比如这叫贡尖,那叫雨前,要分出等级,一等一个价,原本一斤卖二百文,这分等之后一斤便能卖五百文嘛…」

在茶叶店,赵安重点指出包装丶营销丶故事三个要素。

至于茶叶商人们能掌握多少精华,是否能如他所想那般,看他们造化。

毕竟茶叶这玩意挺坑人的。

一天视察结束,商贾们内心忐忑,以往官员下来要麽打秋风,要麽摆架子,像赵大人这样既亲切又问得专业,且还提出发展方向的实属异类。

但随后安庆城中的商人们就集体打鼓了,因为衙门通知他们明天到藩司衙门开会。

说是什麽工商业恳谈会。

几乎所有商人都认定这是场鸿门宴!

为啥?

安徽刚经大灾和教乱,衙门穷的跟什麽似的,新来的藩台大人要做事就得有银子,衙门又没钱,不跟他们商人要跟谁要?

唉,能怎麽办?

破财消灾呗。

反正自愿捐输又不是一回两回,早就家常便饭了,就是不知这新来的赵大人胃口有多大。

次日,布政使司衙门二堂,人头攒动,怕是有二三百人。

名单是老宋和安庆知府宋嘉问一起研究的。

安庆城内有名的商贾丶工坊主们几乎全数到齐,一个个穿着为过年准备的最新款绸缎衣裳却个个屏息凝神,脸上毫无喜色,紧张的如同等待过堂审判。

交头接耳都是在互相打听这回要出多少血才能满足新来的藩台大人胃口。

就在众人胡思乱想间,一身二品官服,每走一步,顶戴单眼花翎就轻轻颤动一下的赵安来了——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来了!

毫无架子,是现场商人丶工坊主们对赵安的第一印象。

走到设在主位椅子前的赵安并未立刻坐下,而是扫视全场,将众人脸上的各种神情尽收眼底后方才哈哈一笑,拱手对众人道:「诸位不必如此紧张,本官今日请诸位来一不是打秋风,二不是摊派徭役,而是同大夥商量商量一起发财的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