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狗屁的盛世(1 / 2)
第409章 狗屁的盛世
腊月的寒风吹在人脸上真跟刀刮似的,北方眼下正闹雪灾,虽然大雪早就停了,但低温导致华北平原除少数地方外仍被白皑皑的积雪覆盖,一眼看上去除了白还是白。
赵安这一路也是受了活罪,以往安徽官员进京都是走水路,也就是沿安庆顺江下到镇江,再从镇江过江沿运河北上,虽然耗时要二十到三十天,却胜在路途舒服,只需躺在船舱睡觉看书便是,要是带有小妾的话,那就更能打发时间了。
可廷寄要求赵安必须赶在正旦大朝会前抵京,眼下离正旦大朝会也就十一天时间,走水路肯定来不及,不得已赵安只能走陆路进京,且不是坐马车而是骑马。
如此一来,真就是受活罪。
赵安马术尚不娴熟,深知这一点的他害怕自己大腿被磨烂,特意让春兰给他缝了条很厚的护裆,又缝了两条护膝的软垫。
前者使他这个从二品的署理巡抚看上去裆部好像兜了块尿布,形象十分不雅观,好在抵京之后就能拿掉。
后者则是抵京之后必须要用的。
没办法,安徽他赵安称王称霸不向任何人磕头,可到了京师他这过江龙就得盘着,指不定要磕多少头,跪多久呢。
不把膝盖保护好了能行?
妻妾肯定不能带着北上,随行人员除徐霖从抚标挑选的120名会骑马的亲兵外,就是大管家杨小栓和办公「秘书」刘鹏高,另外抚衙和藩司各出两名书办随行,以便处理一些紧急事务及与沿途地方打交道。
一切从简。
没有携带任何安徽「土特产」,一来时间上来不及采办;二来赵安是清官人设,哪怕他的发迹有问题,哪怕他喜欢私下送人钱财,在不知情的公众眼里他仍是清得不能再清的。
一个清官大车小车往京里带土特产,像什麽话?
京里可不是安徽,对赵安不满的官员多得是,科道御史们也不是吃素的。
但肯定不能真空手人去啊,和珅那要孝敬,福长安那孝敬,其他大佬难道就不孝敬了?
藏在杨小栓怀里的二十万两银票就是赵安进京的底气。
这二十万两银票不是咸丰行的本票,而是安庆城中另一家名为德盛钱庄所开,这家钱庄虽算不得大牌子,胜在京师有他家的分号,兑换支取方便。
拿着无法在京师承兑的咸丰行本票送礼,跟给各位大人开空头支票有什麽区别,纯纯恶心人麽。
现银也带了些,不多,只有四千多两散碎银和铜钱,方便路上开支用的。
为争取尽快赶到京师,包括赵安在内都是一人双马,路上轮换骑乘,若马匹不堪重负就于沿途驿站换乘。
陆路进京最短也是最快的路线就是打安庆经庐州丶凤阳丶宿州进入河南归德府,再由归德北上卫辉府渡过黄河入直隶大名府,接着沿官道一路向北就能直抵通州。
一切顺利,最多八天就能到京师。
时间是充裕的。
接到廷寄次日赵安就「含泪」告别妻妾儿女,踏上北上「认亲」之路。
安徽境内的民生情况不必多说,穷的一塌糊涂,进入河南后这个情况也没有改变。
一路过来赵安见到的都是上面用茅草盖顶的泥墙矮房,偶尔会有一幢稍高些的砖瓦房小院,二层小楼更是难得一见。
于归德府某处交通要道停下歇脚时,赵安还特意去附近的村民家里看了下,推门而入见到的是一家几口蜷缩在不到三四平方的地上,没有床,没有炕,地上铺的是稻草,上面放着一两床满是污垢的棉被。
一家几口别说有件好衣裳了,怕是夫妻两口子出办去事都得轮流穿那大棉袄。
屋子另一头则是用砖石和泥砌成的锅灶,锅灶不远处是一家人的口粮,有的人家屋里养了几只下蛋的鸡,有的人家则直接是茅厕。
冬天还好些,夏天臭不可闻。
除此之外就是堆积的柴火,大多是麦秸和树枝,劈好的木材很少。
门前门后没有所谓的「自留地」可供村民种些蔬菜,因为当下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
农民自个的土地极为稀少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种蔬菜,于穷困的农民而言小半碗能垫肚子的米饭或白面比吃上几口青菜要更实惠。
而大米和白面恐怕也是这些农民求而不得的奢侈食物,赵安看的这几家村民的食物除了红薯外就是一些如豆类丶高梁丶小米丶玉米之类的杂粮。
一个个面黄饥瘦,小孩子无一例外全是营养不良的样子,瘦的可怕。
村民说的地主张家赵安也去看了,虽然这个地主有几十亩地,但既没有雇佣长工,也没有将地租给村民,而是领着一家老小自个种。
能成为地主的原因除了祖孙三代的积累与勤劳外,就是他家有别的村民没有的牲畜。
科技,是后世的第一生产力。
这年头的第一生力则是牲畜。
家里有头牛的话能顶两三个壮劳力!
有壮劳力才有收成,有收成才有积余,有积余才能成为所谓地主。
张姓小地主家的生活水平在赵安看来还不及后世的五保户,至少五保户一个月能吃上几顿甚至顿顿鱼肉,毕竟一斤肉十元左右就能买到,而这小地主家一个月也仅能吃上两三顿鱼肉。
说是地主,不如说是一个勉强温饱的农民。
一个五保户再穷每月都有几百块可领的,加上逢年过节的送温暖,肚里的油水绝对比这个张姓小地主要多得多。
当然,赵安知道这种小地主根本算不上士绅阶级,真正的士绅阶级不在农村,而在城市,在那庙堂。
河南这边还好,再往北进入直隶境内就谈不上汉人地主阶级了,因为汉人没有土地。
整个直隶的土地百分之九十五都被清廷圈给八旗了,汉人要麽是包衣奴,要麽是替旗人打工的佃农。
赵安就是简单的看一看,说是实地调研也好,说是走马观花也好,至少,清朝治下农民的真实情况他是了解的。
河南这边雪灾情况相对直隶要好一些,没有成群结队的流民出现,整体看着毫无生机,死气沉沉,但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吃不饱,但只要饿不死,就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走时,赵安没有给这些村民留下钱财或食物,因为没有任何意义,真想让这些面黄饥瘦的农民变成人,唯有推翻满清提高科技水平丶发展生产力才行。
就是他走后,当地的里正便立即跑到县衙上报,结果当天该县的知县就领着大批衙役跑到村子里挨家提审。
问过路的安徽赵大人问了你们什麽,你们又说了什麽,有没有向赵大人告县令的黑状云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