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苏州哭完,扬州哭(1 / 2)

加入书签

第126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苏州哭完,扬州哭!

江行舟手一招,衣袖翻卷。

案几上绽放才气剧烈震颤,欲破空而飞的《枫桥夜泊》鸣州首本文宝,顿时光华内敛,却如倦鸟归林般没入他的袖中。

秦淮画舫周围的众文士,神色间皆是艳羡之色,寻常百姓更是踮脚好奇张望,欲一睹真容——那卷泛着青光的宣纸,可是能开创家族文脉的至宝!

「一篇[鸣州]首本文宝,足以让寒门士子,晋升为一个新的府级世家!」

「江氏若藉此首本文宝开立门庭,三代之内必成府级家族!」

低语如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不少人惊叹,每道目光都灼热得能点燃宣纸。

大周圣朝新诞生的[出县]以上诗词文章,都会自动载入文庙,属于个人专属,唯有本人丶或受赠诗者,才能施展这道文术。

其他人纵使倒背如流,也无法催动这道文术。

不过还有一法,那就是家族后人通过这世间唯一的「首本文宝」,也可以施展本术,从而成为整个家族赖以倚重的根基。

这也是「首本文宝」如此珍稀贵重的原因。

除此之外,除非文章被圣庙册封为《圣典》,才会成为公众典籍,化作天下文人共修的文道真传,届时天下文士方才皆可施展此文术。

画舫中,江行舟负手而立,袖中隐约传来清越的钟鸣——寒山寺的夜锺,永远回荡在这卷[鸣州]首本文宝之中。

唐燕青在秦淮画舫之上,身形孑然立,面容凝固如槁木。

他胸腔中翻涌着两种极致的冲动——

既想仰天狂笑,

又想伏案痛哭。

那笑,是为亲眼见证江行舟一篇《枫桥夜泊》,竟将寒山寺这道诗题,点化成一篇千古绝唱。

墨迹未乾便引动文气共鸣,诗成【鸣州】,一夜之间传诵金陵。

那哭,却是预见此后馀生,每当想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句,便如芒在背,自惭形秽。

《枫桥夜泊》这四个字,从此成了他心头一根拔不出的刺——纵使穷尽毕生才思,写出寒山寺之诗篇,也难及此篇之万一!

从此,再也不敢动笔写寒山寺!

「苏州府的诸位同窗!我唐燕青愧对你们!」

唐燕青声音嘶哑,忽地朝苏州府众文士们深深一躬,额头几乎抵至膝前,「从此以后.这寒山寺!再也.也难提笔了!」

苏州文士们纷纷上前搀扶,有人眼眶泛红,有人长叹一声。

「唐兄何出此言!」

「此非人力可及,谁能想到,江兄一篇《枫桥夜泊》,竟能夺尽寒山寺的天地造化!」

众人相顾无言,衣袖拭泪。

秦淮河畔,江风呜咽,似也替他们悲叹——这姑苏寒山寺的诗,终究是被江行舟写尽了!

诗会的主持谢云渺也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办。

为何会这样?

他目光慌乱地投向谢栖鹤。

秦淮画舫,江南十府数百位俊秀,满座锦绣文章,此刻都成了江行舟一篇《枫桥夜泊》的陪衬。

这场《金陵十二家》诗会,已经成了江行舟的主场。

「唉!」

谢栖鹤面色惨白,闭目无奈轻叹,手中茶盏映出他紧锁的眉头。

他也在苦思对策!

按照金陵十二家原先的谋划,这场诗会应该是逼迫江行舟暴露原形,揭穿底细。

但眼下诗会的局面,早已经完全失控。

茶已凉透,正如金陵十二家众子弟们此刻的心情,皆是凉凉的。

就此收场?

那《金陵十二家》诗会,恐怕从此便要沦为笑谈,也别想再举办了!

继续比试?

不过是给江行舟那篇[鸣州]诗作,添一些饭后茶馀的对比闲谈——一场诗会下来,大多[叩镇]以下,数篇[出县],无一人能超越此篇鸣州文章!

进退失据,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请出,第二题——!」

谢云渺提高声调,嗓音却微微发颤。

话音未落,画舫上顿时陷入一阵诡异丶尴尬的寂静。众府文士目光游移,竟无一人与他对视。

「下一题,不知哪一府愿来出题?」

谢云渺只能再问。

「杭州府先请吧!自古,苏杭不分家!苏州出了一题,自然是轮到杭州了!」

常州文士突然打断,袖中摺扇「啪」地合拢。

「岂敢岂敢!」

杭州士子连连摆手,「你们常州府先来!或是扬州府也行!」

众府文士们,急忙纷纷谦让。

一时间,画舫上推让之声此起彼伏。

有人假意咳嗽掩袖后退,有人佯装研墨低头不语。

那篇《枫桥夜泊》仿佛化作无形的重压,让这些往日争先恐后的才子们,突然学会了谦让。

「诸位且听我一言!」

苏州才子唐燕青突然说道,「论资排辈,先有扬州后有苏杭扬州先来?!」

推让了好一会儿。

最终扬州府文士,被江南十府众文士推到案前时,接下了这诗会第二场出题。

他们的脸上苦笑比哭还难看——这哪是出题?.分明是架在火上烤!

「祝兄,此题当由你来定夺!」

扬州众秀才的目光如芒在背,不由望向本府秀才案首祝贺知。

祝贺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瓷茶盏,盏中倒映的瘦西湖月影被搅得粉碎。

他心头在飞快的盘算。

江行舟那篇《枫桥夜泊》犹在耳畔回响,寒山寺的钟声仿佛穿透时空,震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一篇鸣州诗,将姑苏寒山寺的千年造化写完了,以后恐怕再也无人能超越!

扬州该出什麽题?.

瘦西湖之「二十四桥」?

他不信,这世间真有文人,能夺天地之造化。

「我扬州第一名胜乃是瘦西湖,园林之盛甲天下。而瘦西湖之景,又以『二十四桥』为魂?

我们扬州府,就以『二十四桥'为诗题!」

祝贺知猛地一拍桌案,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就不信,他江行舟能写绝寒山寺,还能再写绝我扬州的二十四桥,让后人无笔可写!!」

「不错!」

众秀才纷纷附和,眼中燃起不服输的火焰,「《枫桥夜泊》不过是灵光乍现,妙手偶得!

他难道还能再来一篇,把二十四桥也写绝?」

「二十四桥,岂是轻易可写尽的?」有人冷笑,「我倒要看看,他还能不能再来一篇造化之作!」

这个可能性太低了,微乎其微.绝无可能!

「扬州府诗题已出,请各府才子落墨!」

谢云渺素手一挥,身旁小厮立即在鎏金香炉内燃起一炷檀香。

青烟袅袅升起,在画舫厅堂内氤氲开淡淡的沉水香气。

江南十府的文士们,忍不住不约而同地瞥向江行舟。

却见他神色淡然,修长的手指轻扣茶盏,正不紧不慢地品着香茗,竟无半点提笔之意。

这般姿态,分明是在说——

诸君且先试笔,待诸位尽兴后,他再落墨不迟。

谢栖鹤目光沉沉地望向江行舟,却仍无法从那副淡然的眉眼中窥见半分端倪——究竟是成竹在胸,还是暂未得句?

罢了,不管这些。

他沉吟片刻,墨笔悬于宣纸之上,迟迟未落笔。

这「二十四桥」之题,其实暗藏玄机——

瘦西湖畔,本是扬州最风流处。画舫笙歌彻夜,珠帘绣户间尽是胭脂色。

青楼女子往返二十四桥。

若笔下沾染艳俗,便是落了下乘,令文章庸俗不堪。

正因如此,虽然到访「瘦西湖二十四桥」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可是留下的出色文章却反而不如苏州「寒山寺」多。

皆是因为太容易涉及艳词,而落于下品,档次不够。

谢栖鹤他想了许久,终于提笔蘸墨,在宣纸上缓缓写下:

[《瘦西湖》

虹影分波月半弯,

瘦西湖里夜阑珊。

谁人更忆扬州梦?

二十四桥清水寒。]

「快写!」

「我扬州士子绝不能重蹈苏州覆辙!」

众秀才额角沁汗,绞尽脑汁,使足了劲,手中狼毫几乎要捏断。

有了苏州文士痛失「寒山寺」的前鉴,此刻他们哪敢有半分懈怠?

若连这「二十四桥」的千年造化也被江行舟抢走!

往后扬州才子,还如何提笔再写扬州府第一盛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