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1章 风波无形,斗争处处(1 / 2)

加入书签

第321章 风波无形,斗争处处

鉴星台上,足有八名考官同在。

但其中主考只有一位,便是这位礼部右侍郎冯兴。

其虽非大儒,却也文名远扬,着书十数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冯兴距离大儒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他欠缺的,不是功力修为,而是某种玄之又玄的要点。

正所谓立德立功立言。

或提出某种学术理论,作为领头人使其成为流派并传播天下;

或走出自身独有之道,并着书立说,使世人认可;

或践行理念,影响一时一方,乃至于整个天下……

如此,或许才真正可称大儒。

冯兴在成为礼部右侍郎之前,曾历任翰林,做过编修,也做过侍读学士。

也曾外放为官,在各地辗转,或做辅官,或主政一方。

他资历足够了,只偏偏差一口气。

然而也正是这口气,使其一步之差,却又仿佛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天下读书人千千万,大儒却数十年未必能出三五个。

其中艰难,不仅在于天赋修行,有时候倒仿佛是气运机缘更重要些。

鉴星台上,冯兴叹息一声,在众人的注目下,他却又说:

「诸位,我读陈叙之诗,实则已非一首两首。

此子天赋超卓,诗性惊绝,旁人十数年也未必做出一首青烟诗,他却每每信手拈来,竟胜过旁人不知多少日夜的推敲琢磨。

其中尤其有一首《侠客行》,读来真是齿颊留香,有若天意纵横,不似人间手笔。

我至今尤爱那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又或是『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真是何其潇洒狂放,出尘脱俗。」

说到此处,冯兴面露微笑,言语间似有一种分外的洒脱酣畅。

然而就在此时,他却偏偏话锋一转,又道:

「但我今日,其实是真怕陈叙再写出一首与《侠客行》意象相近之诗。

诸位,《侠客行》杀气太重啊。

乡试场上,若得一首《侠客行》,它便是即刻诗成紫烟,诸位敢取吗?」

其馀考官顿生哑然。

所有人都没想到,冯兴居然会从这个角度来解读陈叙今日之诗。

但仔细想想,冯兴实在言之有理。

好在冯兴也并不是一定要得到众人的回答,他自己给出答案道:

「今日这一首《田园夏至》,我甚欢喜。

陈叙虽能写十步杀一人,但好在他也能写梅子金黄杏子肥。

此子并非一味杀性,他也懂得何时应当修身养性。

依我瞧来,此篇可以取为试帖诗头名,我之评价为甲上,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还能以为如何?

下首,白发考官拱手应答:「好极,下官亦评价甲上。」

冯兴连忙说:「不敢当苏老这一声下官,苏老既然也评为甲上,本官便放心了。」

他给足了白发考官面子。

其馀众考官顿时连声应和,至此,冯兴便算是在本次主考中,无形间又将话语权拔高了一筹。

是的,冯兴虽是主考,但乡试场上本来绝非他一言堂。

众多副考与其互相牵制,两方看似和谐,其实从冯兴空降至天南道的那一刻起,两方角力便从未停止。

主考官的名号是要高上一层,可副考却足足有七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