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税行人(1 / 2)
第246章 大税行人
在郑州境内时,虽然也可以看到一些灾情的影响,但因为本身地理位置的缘故,整体受灾情况仍然不算严重,即便道途所见不乏游食难民,也多是别处州县奔走而来。
但是随着张岱等人自管城出发继续上路东行,情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郑州与汴州相邻附近,多有客旅困阻途中,郑州这里田野间已经可见农人耕作,对面的汴州却是一副旷野萧条的景象。
甚至就连汴渠的两岸,在两地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别。沿途客旅主要停留在郑州一侧,至于汴州一侧虽然沿岸的邸店旅舍更多,但一眼望去门可罗雀,少有舟车停留。
这样奇怪的景象恐怕不只是天灾的影响,更大的机率应该是人为的情况。
「张公子丶张公子!王二得信以来,便连日于此恭候,总算等到公子到来!」
张岱一行刚刚抵达此间,王元宝便带领着一大群仆僮丶满脸堆笑的阔步迎上前来,及至近前更俯身作拜,神态中既有恭敬丶又带着几分乞求。
这家伙去年年底听从张岱的劝告离都东行,便一直滞留在汴州境内,本也相安无事,只不过他之前把张岱用作密码的词作转赠给王毛仲之女,继而引发后续一系列的事件。
其人虽在汴州,但对洛阳人事想必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如今再次见到张岱,心内自是忐忑不安。
「两地一线之隔,风物怎麽如此不同?」
张岱眼下倒是还顾不上计较这些事情,州境两边如此鲜明的差别自然让他心生警惕,于是当即便询问道。
「唉,公子有所不知,或因自度今春耕织不兴,州府日前频施苛令,于境内大税关市丶普征行人,四方客旅俱苦,以致商贾绝迹丶舟车不前。」
讲到这一点,王元宝便忍不住长叹一声道。
汴州刺史乃是宰相源乾曜之子源复,今年开年以来便施行各种苛政,意图藉助汴州本身比较繁荣的商业基础从中捞取收益,从而弥补因灾情引起的耕织歉收所造成的租调损失。
商贾们对于利害的感知最是敏锐,天然的想要逃离危险的区域,于是就造成了郑州与汴州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张岱闻听此言后,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转又指着后方自家的车队船队向王元宝问话道:「我今舟车入境,也要受到州令的制裁?徐申为何没有与你同来?」
「日前州府又新集千数员妇孺送至,并划给开封蓬池一地以新造织坊,徐君前往接收丶分身不暇,某便先至。」
王元宝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封书信递给了张岱。
张岱打开信件看了一看,信中除了徐申言事致歉的内容之外,随信还携带了一份河南宣抚使下辖的通关文书,持此文书凡人丶物过境,地方官府俱不得留难。
徐申去年为张岱所举荐,获得了宇文融所任命的一个劝农判官职,以此使职负责统筹整个救灾计划丶并且与地方官府进行接洽。
年初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后,宇文融虽然被贬出朝丶就任魏州刺史,但是他所担任的河南丶河北宣抚使仍然没有革除,也还是眼下朝廷负责河南河北赈灾事宜的最高长官,徐申的使职自然也仍然具有一定的职权。
拿到这一份文书之后,张岱才勒令队伍继续出发,否则就看州境两边这一情形,他还真的不敢直愣愣的便进入汴州境内。
毕竟汴州可没有他老子的关照,而源乾曜的儿子源复作为汴州刺史,估计也不会对自己一行多麽偏袒关照。
尤其听王元宝所言,源复这一系列操作有点穷疯了的意味,谁知道看见自己这头大肥羊入境,会不会一拍脑门儿再冒出什麽鬼主意出来。
停在汴州州境外的其他客旅们见到张岱这一支舟车大队浩浩荡荡行入汴州境内,也都忍不住跟随察望起来。大概想着假使汴州的政令不像传言中那麽严苛的话,他们也要赶紧入境行商。
张岱一行入境后倒是没有直接便遭受拦截,而后方商旅们见他们这麽醒目的目标都畅行无阻,也都不免蠢蠢欲动起来,有一些已经按捺不住丶驾着舟车悄悄跟随上来。毕竟就算真的出了事,也有前边的大目标盯着。
就这麽行入汴州州境十多里的距离,突然前方一队骑卒向此奔行而来,瞧他们衣饰装扮似乎是隶属官府的衙役吏员,各自手持棍杖,甚至有几个还佩刀挎弓。
「尔等速速停下!自何处来丶向何处去?速将过所呈上!」
这些人一俟来到近前便大喊大叫起来,直接勒令队伍原地停下来,并连连催促货主入前呈交文书手续接受检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