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6章 弥天之谎(2 / 2)

加入书签

「难怪—难怪——

韩遂喃喃低语着:「想不到段公尚在人世—诸君,别招惹刘玄德,也别泄了段公行藏」

看着刘备远去后,韩遂去了榆县。

到了榆县的时候,李催的部队正在大肆劫掠杀人—

李催试图招揽边章馀部为己用,但被拒绝,且榆县无人愿意给李催供应粮草军需。

同时,李催还险些被边章残部刺杀。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取了边章首级—韩遂不杀边章,可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义气。

李催得不到兵员和补给,又受榆县人敌视,一时不忿便引军劫掠,就像他以前破城之后做的那样。

韩遂劝告李催立刻离开,李催不听。

于是韩遂领军将李催逐出了金城郡。

由于刚看到了段颍,韩遂没敢杀李催,也没杀李催的部下,只是靠着人多势众将其逼走而已,

但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正月底,刘备和张飞将段颍送回了老家姑臧。

段颍依然没有回族居之地,而是住进了姑臧城外的一个残破的茅屋。

这茅屋早已荒废,周围全是荒山野草。

但这里对段颍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一这是段颍的故居,是他出生的地方。

刚到家,段频便彻底倒下了。

老爷子的身体早就已经走到尽头了,一直都只是提着一口落叶归根的气而已,到了老家,这口气便散了。

段没有留下什麽特别的遗言,因为他死前并无挂碍,在回到故居的当晚,便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了。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而言,高寿过七旬,临死归故乡,且死于善终,还回到了出生之地这样的离世没什麽可悲痛的,就连与段颍最亲近的张飞都没有伤感之色,只有羡慕。

大概唯一的遗憾,是段颇不能葬于祖地毕竟他已经「烧成了灰」,段家早在七年前就已经给他建了衣冠冢。

这时候若是把段频遗体送去段家,很有可能会吓死人的,还很可能害死在阳的段煨。

不能通知亲戚朋友,只能就地安葬,让段颍生于此庐死于此庐,也算是一生圆满。

这丧事简单,主持丧礼的段家人,是刚从槐里救出来的段频的族女,也就是张晟的遗。

段氏今年才二十五岁,但这七年被扣押在槐里的艰难生活,使其看上去像是五十二岁,她的孩子也早已天折。

可即便如此,段氏也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她至今还活着。

她也是在场唯一的段家人。

张飞亲手为段颍刻了个碑,上面没写名字,只刻了「大汉太尉,新丰侯」,背面刻上了生平功绩:汉破羌将军,成边征战十二年,平定东西羌,斩羌六万一千级,功盖寰宇。

将段颍下葬后,段氏与冥卒们的亲眷三十馀人留在此守墓,同时也将在此重新安居。

刘备给他们留了粮食,便去了姑臧县内寻左沅的亲人。

就在刘备离去后不久,段氏等人正在屋后搬运粮食,搭建茅庐,有个清瘦的中年士人经过了段频故居。

远远望见此地有烟火,屋外还有一处新坟,那土人有些疑惑,上前看了看。

见到墓碑后,那土人像是见了鬼一样跪倒在地,以晚辈身份行了叩拜之礼。

随后,土人去屋后寻到了正在做饭的段氏:「屋外坟莹可是段公之墓?」

「尊客何人?」

段氏也知道不能随意暴露段颍名头,反问了一句。

「我乃贾文和我曾假以段公之名保全性命,段公对我有恩。本以为段公早已身故,却在金城听闻段公复生,如今又见此新坟———」

贾文和沉默了一会儿:「请问—是何人护段公回乡?」

与此同时,董卓已回军美阳,并与邹靖一同,带着韩遂回了阳报功。

原本董卓打算把首功记给刘备,但刘备拒绝了,此次平叛的首功记给了韩遂。

按实际情况而言,首功确实应该给韩遂,这既是招抚也是酬劳。

毕竟没有韩遂,这场仗就不会以这么小的代价结束,且北宫伯玉和李文候都是韩遂亲手杀的。

但无论如何,刘备和董卓的功劳是跑不掉的。

按常理而言,韩遂和刘备的功劳应该封侯,李催至少应该升迁为中郎将,董卓应该加官晋爵增加食邑。

这次所有将领都有功,哪怕是侧翼策应的部队,也该官升一级。

可是.

这大汉朝堂向来是不会按常理而言的。

一一袁术回去举告张温,虽然朝廷立刻调回了张温,但张温的官司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打完」

是的,凉州的仗都特麽打完了,朝廷还在瓣扯张温的官司。

张温回阳后,搞了个极其诡异的操作一一他坚称凉州在他上次兵分六路进攻后便已平定,羌人突然间全部归乡便是铁证,是刘备丶陶谦丶孙坚等人从中生事,非说凉州未定,非要大举出兵—

这辩词当然很离谱,但却真有人愿意信,

反正崔烈和袁基等公卿都信。

议郎傅燮在朝堂上大骂了张温一顿,说此事颠倒黑白,随后便被朝廷任命为天水太守,升官升得贼快。

然后朝中就没人对此表示反对了,毕竟谁都不想升官去凉州。

随后,天子病了,连续一个月没能上朝,

董卓和邹靖回阳表功时,朝堂便是一种诡异且奇特的景象—他们打了胜仗,竟然没法在朝堂上表功,因为一直没开朝会。

战报递到尚书台丶司空以及太尉官署之后,仅仅两天,各官署便公示了战报一一但战报上的名字和时间全都改了!

中平四年正月的战事,被改成了中平三年。

刘备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战报上,韩遂也没有—

战报上只有去年六路大军出战大败而回的那些人,也包括董卓。

但这也正是当时出战的所有人都想要的结果一一他们的败,被改成了大胜。

也就是说,凉州居然早在去年就「已经平定了」!

公卿官署发出的公示宣称,上次是有人故意篡改战报,以至朝廷误判,幸好已经查明并纠正...

这表功文书和北宫伯玉等人的头颅,竞然成了张温平定凉州的证物韩遂没机会在朝堂上自述经历,而且朝廷没有给韩遂加任何官爵,完全将其忽略了。

董卓倒是论功拜为了前将军,但立刻便被调往河东,仍然担任河东太守一一这显然是不想让董卓留在阳把实话给说出来。

李催被升为破虏校尉,仍驻扶风,照样不能回阳。

大军全都被召回,大多有封赏,可刘备和韩遂就像完全没有参与此战一样,或者说像是完全不存在了一样—只字未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