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0253【26秒引起的舆论争议】(2 / 2)

加入书签

《光明》的值班总编眉头紧皱,给写这篇报导的记者打电话:「《三国杀》究竟是什麽东西?我看你文章里好像是网路游戏。这玩意儿居然能上《新闻联播》?」

记者解释说:「《三国杀》最初是一款桌游,就是在桌上玩的卡牌游戏。它跟扑克牌不一样,有自己的角色和规则。麻将扑克都能搬去网络上,桌游自然也可以。所以现在《三国杀》也算一款网路游戏。」

值班总编恍然大悟:「是不是类似桥牌?嗯,在网络上玩的桥牌。」

「这个……也不太像,」记者绞尽脑汁,不知道该怎麽形容,只能详细解释,「三国杀里有武将牌,源自三国历史人物,比如曹操丶刘备丶孙权。这些武将又有技能,刘备的两个技能,分别叫仁德和激将。仁德就是送别人两张牌。激将就是让属国武将帮自己攻击敌人。」

「哦,我明白了,」值班总编赞道,「这个游戏还是不一样的。它包含历史文化元素,而且还吸引来港澳台学生,难怪能上《新闻联播》。行吧,没问题,我挂电话了。」

其实,那位记者也是现学现卖。

记者当然知道陈贵良,也听说过《三国杀》,但他从来没有玩过。

他写文章的时候,专门搜索了三国杀官网,那里有详细的玩法和卡牌介绍。

记者研究一番,才明白三国杀究竟咋回事儿。

上次陈贵良怒怼《狼图腾》的时候,《光明》虽然最初帮着《狼图腾》说话,但一看风向不对就立马闭嘴。

最近一年,《光明》被方肘子喷得毫无招架之力,而方肘子的输出平台是《中青报》。

起因是《光明》报导了国内某重大科技成果。这个成果并没有造假,但过于夸大其作用和地位。一个极其普通的成果,被《光明》吹成世界性突破。

方肘子和何院士纷纷入场打假。

这两位打假人士也很搞笑,他们联手揭露此次学术造假,但写的文章却彼此内容矛盾。方的文章如果成立,何的文章就等于在乱写。他们居然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说白了,就是两个学术半吊子,联手喷一个吹牛逼的中科院研究员。

《光明》的立场就是吹吹吹,先是帮《狼图腾》吹牛逼,接着帮那个研究员吹牛逼,现在又帮陈贵良的《三国杀》吹牛逼。

这次,《光明》把三国杀吹成了民族游戏的骄傲。

《三国杀》出海的新闻,在三国杀官网就属于被美化过的。《光明》记者看到官网新闻,再次发挥想像力进行润色。

在这位记者笔下,带有中华历史文化元素的《三国杀》,不但已经风靡港澳台,而且还在日韩引起轰动。日韩玩家纷纷通过游戏学习中国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加坡的游戏代理商,不但把三国杀引进过去,而且还推向了整个东南亚。

记者还瞎编了一个新加坡网友的网络采访内容:「我特别喜欢《三国杀》。玩了这款游戏,我专门买《三国演义》来读,我希望以后能来中国留学……」

官媒记者就不瞎编?

新啥社的记者都会瞎编采访内容!

除了《光明》帮忙吹吹吹,《海峡导报》自然也全力支持,但又尽量淡化网游元素,其文章标题为:《三国杀桌游成文化纽带,两岸三地学子共聚一堂》。

而上次还站在陈贵良一边的《新京》,这次却又开始唱反调。

似乎《光明》和《新京》都在反覆横跳。

其实不然,他们有自己的坚定立场。

前者负责吹吹吹彩虹屁。

后者负责挑起话题赚销量。

《新京》故意忽略《新闻联播》报导的侧重点,转而把矛头指向网游和网瘾:《电子竞技比赛:是体育精神还是玩物丧志?》

各地报纸就这两种态度。

一是吹吹吹。

二是讨论游戏和网瘾,质疑央视不该报导网游新闻。

很明显,第二种报导更吸引眼球。

甚至有报纸对着陈贵良开喷,说陈贵良18岁以前很励志,18岁以后就做游戏坑害小孩子。

一些报纸甚至连《三国杀》怎麽玩都不知道,还说什麽有孩子偷家里的钱去买装备。

陈贵良:我咋不知道自己卖过装备?

这年头的类似名场面有很多。

最经典的就是丁三石,在参加高峰论坛时被家长指着鼻子骂:「我儿子沉迷网路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都没考上好学校……有一次我连找他三个晚上。如果我三年前看到你们,我恨不得用枪崩了你!」

丁三石心想,我三年前没做游戏啊。于是问道:「你儿子玩的什麽游戏?」

那位家长咬牙切齿道:「传奇!」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家长看了报纸,给报社写信诉苦痛骂陈贵良。其实她儿子在玩《魔兽世界》,但她以为这游戏是陈贵良的。

陈贵良:是我的就好了。

连续好几天,责备陈贵良不务正业,上了北大却不好好读书的报导越来越多。

但争议越大,曝光率也就越大。

好多不玩《三国杀》,甚至没听说过《三国杀》的普通人,在好奇之下跑去搜索三国杀究竟是什麽游戏。

不乏有人就此入坑。

《中青报》的记者来得飞快,又给陈贵良做专访。

记者:你对现在的舆论非议怎麽看?

陈贵良:其实有些报纸和家长误解了。《三国杀》玩家的每日平均在线时长只有45分钟,而且我们的游戏都没在网吧铺开,以自有电脑用户为主。那些沉迷网吧的孩子,跟《三国杀》真没啥关系。

记者:但这种观念很难纠正过来。

陈贵良:没必要纠正。当网际网路变得更普及,人人都有电脑的时候,那些家长也会玩游戏。当下这种舆论环境,我觉得其实还好。

记者:为什麽?

陈贵良:因为大家都在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啊。只不过其中有一些误会而已。误会可以慢慢化解,但关注孩子健康成长是永远的事情。

记者心想,你是真会说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