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0(2 / 2)

加入书签

还有一些官场的事情,蒋羡说要去书房问罗大,锦娘则清点罗大带来的东西,金梁桥的赁钱五百贯,甜水巷的赁钱三百贯,两顷地的收成一百五十贯,除此之外还有卖的家禽家畜鸡蛋鸭蛋一共三十贯,总共是九百八十贯。

锦娘则让阿盈清点出两匹好布、两饼茶还有五贯的一张交子,等会儿打赏罗大。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n?????????????????????则?为????寨?站?点

罗大在家中休息了三日,又通过锦娘联系,坐着顾家的船去汴京。

等他离开之后,锦娘在金银铺为自己打了些钗环,又在皮货店买了几块皮子,在绒线铺和丝线铺购置了不少丝线。

锦娘新打了钗环,又开了旧匣子,给了阿盈一对珠花,青蓉一根银簪子,这两个丫头得了头饰都很欢喜。

当然在一阵买买买之后,锦娘则把银钱都封好,不准备再从里面拿钱出来用了。

“娘子,通判夫人请您过去。”外面有人道。

自从申知军上任后,通判娘子可算是省心不少,再也不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了。后来她还要和侯县令的妹子结亲,当然侯县令下台之后,亲事也退了,如今是她孙女儿定亲,想请锦娘去做全福人。

做全福人的事情锦娘是非常有经验的,她当然答应下来,就像她做绣娘是一份职业,做全福太太也是一份职业,她反正是挺尽职的。

先查看男方回的定礼,若有不妥和媒人沟通,礼盒放在正屋厅堂上,等她们备上香烛、酒果,再告祝天地祖宗,最后揭开巾帕。

去了通判家后,锦娘才知晓通判的孙女年纪只比筠姐儿大两岁,竟然如此早就定亲了。一起过来温娘子却是很赞同:“这如意郎君可不是随时都有的,平江富庶,本地才子如过江之鲫,若不早下手,恐怕好郎君全部被人定下了。”

“您说的是,只不过我总觉得我家筠姐儿太小,她爹也没说这些,我倒是不好做主。”锦娘是现代人,自然也希望女儿能够两情相悦,选个自己中意的郎君。

温娘子莞尔,谁不知道蒋县尉唯妻是从,据说有一日一名县衙小吏不知情到了县尉宅邸,却发现堂堂县尉竟然洗手做羹汤。别看包娘子那样刁钻张狂的很,实际上纸老虎罢了,真正厉害的是魏氏这样的女子,上能和申家这样的清官把关系处理的很好,下能和平江本地的乡绅也处的很好,在县衙众人这里也有口碑。

关键是人家还并不以这样洋洋得意,反而异常低调。

锦娘对自己全福人的认知便是能拿多少花红,好在通判娘子还是比之前的齐娘子大方许多,她得了一匹绛绢、一匹孔雀罗、粗绸两匹、绿芽茶两饼、干果两盒、酒水一坛。

回到家后,她拿了粗绸裁了尺头分给丫头和小厮们,青蓉熟稔的帮忙点着,家下每年赏给下人都是布几尺,绸几尺,这样的待遇外头的人都羡慕,这也是马养娘怎么都不肯回家的原因。

分完尺头,锦娘又把干果酒水分了些给宋师爷,这位师爷不愧是刑名老手,在蒋羡处理案件之时,帮了许多忙。

因此,她待这位宋师爷也是准备的礼品都很丰厚,以图蒋羡政绩好,将来能够升官。

诸事处理妥当,锦娘方才歇息一会儿,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床上,亵裤已然被褪下来,她正欲起身,却见蒋羡匍匐,连忙道:“我今儿是累的发昏了,你,你不叫醒我,反而是……”

“娘子,我此番在外公干数日,你就成全我吧。”蒋羡哀求。

锦娘也是被他弄的不上不下,只好暗暗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