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7(2 / 2)

加入书签

她还劝起锦娘:“表嫂,其实筠姐儿虽然还小,但你也可以先物色着,总不能等到那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好儿郎吧。”

锦娘突然想起一句话,好男人通常都不会在婚恋市场上流通的。

冬日的第一场雪下下来了,罗大就是在这个时候过来的,他除了带赁钱过来,便是带着蒋晏的信来的。这些信是给蒋羡的,锦娘就先没有拆封,只是今年送来的钱少了些。

罗大叹道:“金梁桥的钱庄没有开下去,中途赁了两个月才赁给了一家卖头花假髻的,只肯出二十八贯。再有您那里的铺子,那绸缎庄的东家转让给自家堂侄,只肯出二十贯,故而一共便只有五百七十六两,现下加上庄子上二百亩的赁钱,也不过一百七十六贯,便只有七百多贯拿来了。”

锦娘心想看来多置产还是很有必要的,没想到汴京今年只送了这么些钱来,她倒也没有太失望,只是道:“麻烦你了。”

罗大不敢再像往年那般恣意了,毕竟今年的银钱也着实少了。

然而她倒是带来个好消息,蒋羡看着蒋晏的信对锦娘道:“大哥说宣哥儿和邬家结亲,已经把我举荐给了邬家还有集贤相跟前,不出意外,我可能是要调动回京了。”

“这可真是太好了。”锦娘道。

她又和蒋羡商量让罗大带些东西回去给蒋晏做节礼,蒋羡自然是同意。

只不过夫妻二人看着今年汴京送来的银子,觉得也实在是太少了,还好塌房送来一千二百两,吴县陆陆续续送了八百两来,锦娘才松了一口气。

“娘子,咱们家若是回去,能不能买得起大宅子啊?”蒋羡最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尤其是看到妻子皱眉。

毕竟地方上,韩效和他通家之好,不会给他差评,上头疏通了关系,他便没有后顾之忧了,唯独担心的就是这件事情。

锦娘心里算了算,差不多八千八百多两,若是日后把这座宅子卖了,差不多九千多两,倒也够了。

但她对蒋羡道:“先别想这么远,等尘埃落定再说。”

虽说蒋晏人还不错,简直是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但是有邬娘子的前车之鉴,要知道集贤相的儿媳妇是许氏的堂姐,许氏会愿意么?

第115章

今年送银钱的人, 锦娘都吩咐他们明年就先不必过来大名府了,等日后另外择了地方再说。范庄头年纪大了,锦娘让他日后也让他儿子历练一二, 至于姚掌柜, 每次过来他还能贩卖些生丝赚一笔钱,锦娘也就没说什么了。

到底问题还是在蒋羡的升迁了,这一只靴子没落下来, 心底总是事儿。

蒋羡见到锦娘比他还紧张, 倒是笑了:“快不必紧张,你和魏夫人交好, 前几日我碰到七郎的哥哥魏家大郎君,他可是和我说了半天话呢。”

“你是说……”锦娘欣喜。

蒋羡点头:“就是你想的这样, 魏大人愿意做我的举主, 咱们两家如今是亲戚, 他的亲家正是大学士范振。”

锦娘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此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