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9(1 / 2)

加入书签

挺的军装,虽然没领章,但也自然多出了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来。

她每天晚上,都会提前看看次日要采访的军嫂资料,先拟好提问的要素,做好笔记。有时会跟贺衍商量探讨一下,部队里她不知道的相关常识。然后在现场采访过程中,引导军嫂们打开话题,深入挖掘更多可以提取的素材,还从邻里之间也做了侧面的了解。

几天下来,连从业多年的陆韬都深感敬佩,不停地赞叹说,还得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些事适合男同志干,有些事则女同志更能发挥出优势。尤其在与军嫂的话题引导、亲和放松等方面,陆韬做不到像小苏这般恰到好处。

有赖于苏麦麦采访话题的逻辑梳理,每回采访完毕,陆韬就觉得心里已经有了个清晰的草稿脉络,效率大大增加啊。

还有小苏的速记本,辅助记录也做得详尽,比录音机也差不了多少了!

周六下午,苏麦麦和陆韬正在六旅采访一名叫王勤凤的军属。这个军属随军两年了,被大伙儿叫作六旅的“豆腐西施”。

王勤凤家有个祖传的豆腐坊,她父亲三个女儿,家里没啥传男不传女的讲究,自小就学得了一手做豆腐的技术。因为乔连长休假回家相亲认识,很快就结婚了,结婚没两个月就被两边的家长劝说来随军。

她在川省吃惯了鲜香麻辣,刚来就后悔了,觉得嘴里没劲手上没活。

然后乔连长就建议她,不然自己做豆腐消遣吧。老家父母非常支持,当即给她寄了个石磨过来。

于是王勤凤就把一门手艺带到了部队里,先开始她做的豆腐量少,只分给左右的邻居吃,过不久大伙儿都闻到了香味,纷纷来找她买。王勤凤就越做越多起来,还供应给了六旅的各个食堂。

因为味道太好,需求量逐渐增加,王勤凤乐在其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她家小院子不够做太多,乔连长就主动跟上级领导申请,给她在部队里租了一间闲置的房子,专门做豆腐卖。还请了几位得闲的军嫂,一块儿帮忙,又能多赚点儿收入。

做豆腐先得磨豆浆,早上孩子们上学路过,都已经习惯从她豆腐房买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来喝了。据说还有酿造厂子闻讯而来,想找王勤凤技术合作呢,这名声传播得响当当了。

王勤凤是个十分健谈的女人,别看才二十三岁,做啥都风风火火的,歇不住。

听说报社的记者要来采访,有机会能当典型上总军区的报纸宣传,她高兴得一早就在家里候着了。

等看到苏麦麦梳着两根辫子,一身军装苗条高挑的走进来,靓得王勤凤嘴巴都张圆了:“哪个也没告诉我,咱六旅啥时候有这么漂亮的记者了!你这个记者妹儿哟,简直就是美人胚子嘛!”

“来来来,快坐快坐,我自家乔连长也很快就回来了!”王勤凤搬来椅子,让文绉绉的陆记者和小苏记者坐下。

苏麦麦坐下来,忽地就闻到了一股奇特的臭香味!

她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立时嗅了嗅鼻子问道:“王嫂子,你家这是什么味?有点像臭豆腐。”

以为她美人妹儿嫌弃臭,把个王勤凤尴尬得,连忙解释道:“啊这,你咋一闻就问出来嘞?我还生怕你们嫌弃,重重地盖了两层盖子。”

竟然真是臭豆腐啊!要知道,现在可不是随时随地能吃各种小吃的时代,交通不发达,极大影响了美食的传播,若非忽然闻见臭豆腐味道,苏麦麦都快忘记这道心头爱的小吃了!

苏麦麦吞咽了口水,带着请求的语气笑起来:“哪能嫌弃,王嫂子做的这味道太正了,得是正宗的臭豆腐吧?嫂子能给我来几块吗,多少钱我都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