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1(1 / 2)

加入书签

落入木桶中,就是度数高的白酒了。

小时候她爷爷奶奶会自己酿黄酒,再请专业的师傅过来烧白酒,她作为添柴烧火的那个,看过不知多少遍,知道那个烧酒的容器长什么样,而且材质还是陶瓷的。

她感觉其实铁的应该也能行,现在这种天气,铁冷冰冰的,酒汽一接触很快就能受冷液化,变成酒落下来。

不过那些师傅都用陶瓷的,那肯定是有他们的理由,所以她决定也用陶瓷的,大不了自己烧,反正镇上土窑多的是。

黎默言找上之前烧陶碗的李师傅,这位烧陶的手艺最好,除去碗筷,镇上其他一些陶瓷制品,比如一些招财进宝的摆件,以及最近花盆都是对方烧的,而且明显能感到这位李师傅手艺上的进步。

原本的陶碗颜色很接近土,后面掌握技巧,随着镇子有染布坊,颜色越烧越白,越烧越花,现在新的一批陶碗上,还能有简单的花纹,手艺是没得说。

黎默言将烧酒的蒸馏器具告诉李师傅,原本是想一次性将东西烧出来。

李师傅却摇头,“这东西尺寸太大,不好烧。”

黎默言盯着面前的土窑一想,确实是这样,就在她想解决办法时,就听到李师傅开口,“不如将它分成两部分,主体和导管部分,使用时将导管按上主体即可。”

还能这样?

黎默言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能,导管能够拆下来还方便,这样运输起来更好摆放,存着也不占额外的地方。

李师傅详细说出自己的法子,“大人您看,只要加几道螺纹就能拧紧。”

黎默言对这个结构可太熟悉了,喝各种饮料,盖子处就会用到,也不用怕水滴出来,只是想要做到严丝合缝,对于尺寸的精准度要求十分苛刻,大一分套不进去,小一分拧不紧。

李师傅:“大人,信我。”

黎默言见对方神色自信,就相信了李师傅。

等次日李师傅带着成品来找她,黎默言才发现虽然把蒸馏器具分成两部分,可主题上还是留出短短一段导管,这才想起陶瓷光滑,即使拧得再紧,也无法做到塑料那样完全贴合,所以拧紧处做得长些,就不怕酒水滴出。

她上手试了试,导管很轻易就能套入主体部分,拧紧后往外一拉,能感到明显的阻力,而不是直接被她拉出。

成了。

黎默言夸了一句厉害,旁边的李师傅顿时露出笑容。

既然烧酒的工具有了,那接下来自然是烧白酒。

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就是一斤黄酒出多少白酒才是好,毕竟黄酒中的酒精有限,如果烧得太久,就要有水混入白酒中,影响白酒的度数,当然一点水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之前他们那的说法是,三百斤黄酒,烧出一百二十斤白酒,那这白酒就是最好的白酒。

而她这是麦子酿造的啤酒,和黄酒的情况不同,而且这个酒是用来杀菌的,度数自然是越高越好,反正人不喝。

所以黎默言决定先用三百斤啤酒,烧出十斤白酒出来试试看,这样的酒精浓度肯定要比一百二十斤要浓郁很多,希望能达到杀菌的作用。

如果不行的话,她也不打算烧白酒给镇民喝,酒这个东西还挺伤身,偶尔喝个两杯助助兴就行,不需要太高的度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