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人总是要种田的(1 / 2)
第215章 人总是要种田的
他们杀不死,我们死不完。
这十个字从灌婴口中以平淡的语气说出来时,路明非禁不住的有些头皮发麻。
一时间他想到了语文书上的课文《患公移山》,初中时学这篇课文他不是很能理解愚公的行为,既然山在那里堵着路,那为什麽不能自己搬走,非得要搬山?人总是要学会变通的嘛。
可现在他知道了,愚公不搬家选择搬山自然是有不能搬家的理由,就像灌婴他们这支在这里守护了两千多年而从未离开的军队一样。
在这种事上是无法变通的,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都为了自己的目标前仆后继不顾生死,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麽?当然有,而且多得是,但他们没有选择去变通而已,因为他们选择了承担责任。
有些事终究是需要人去做的,自己不做就落在了别人身上,那还是自己来吧。男人的肩膀,能承担得起。
反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不是麽?
路明非的目光落在锅里,有微小的气泡从锅底浮现,密密麻麻的,脱离上浮又消失,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淡淡的水汽味道,那种独特而令人不适的「死」味。
但这一次格外地淡,好像因为真正火焰与生人的存在而冲散了似的。
抛开味道不谈,这其实是一个很棒的地方,路明非记忆比较清晰的都是在城市的房屋里,虽然人口密集但就像是一个个鸽笼,大多数鸽笼里的鸟只是早出晚归各自劳作,极少互相交流,这种大家聚在一起看着火慢慢烧开水聊天的环节更是从未发生过。
「你们是怎麽发现这里的,为什麽要进来?」灌婴问。
「因为—
路明非顿了顿。
这个问题说容易回答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是指前因后果相当清晰,可难就难在,如果直接说出来,似乎是对灌婴他们这种行为的一种否定?
这复活点可能不止一个出口,也不知道是在长远的时间里出现了什麽纰漏,还是在设计之处就考虑到会被人堵门弄的。
项羽早在很久以前就复活离开了,只是不知道为什麽貌似失去了记忆。而虞姬更是最近离开的,也没有被发现。
如果这「二十八骑」的使命是守卫项羽和虞姬,那他们的工作可以说算是相当成功了,就是不知道他们自己清不清楚这点。
至于灌婴他们算不算疏于职责-路明非觉得是不算的,一份工作做了两千多年,这已经不是工作而是为了大义在执行着。要真是按工作来算,还能在工作岗位上找到人,都已经算是能评为鞠躬尽的人物,有些疏忽也很正常。
可是他这麽理解不代表灌婴也会这样理解,一件事坚持一个小时是任务,一天是工作,一个月,一年乃至更多是生活·—-而两千多年,唯有信念可以坚守。
可信念是由「成功做到」作为保障的,如果路明非告诉灌婴事实,他一时之间想岔了,认为这麽长久的守护都是无用功,从而进一步引发信念崩塌怎麽办?
不用去想也知道后果会很严重吧?
可还没等到路明非想出一个合理的说辞,灌婴便开口了,以陈述的语气说出了疑问句:「有龙出去了甚至就是项羽,对吧。」
「.—.是的。」
路明非迟疑片刻,将刚才的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全都抛掉,老老实实地点头,好奇地问。
「你是怎麽猜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