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成为霍光的是你(1 / 2)
第386章 成为霍光的是你
「伪梁亡了!」
长孙无忌刚迈出的脚步猛地顿住,眼睛瞬间瞪圆,语气里满是不可置信。
李世绩领军出征时,他虽知其用兵如神,又有李道宗丶薛万彻辅佐,两卫府兵与灵州驻军更是精锐。
可梁师都盘踞朔方多年,背后还有突厥撑腰,他始终担心战事会陷入胶着,朝廷为此做的长期备战预案,至今还压在尚书省的案头。
却没料到,不过短短数日,竟传来了灭国的捷报。
「所以刚才进长安的,应该是来报捷的骑兵。」
温禾忽然想起方才在热气球上看到的那抹身影。
马背上插着的黄色旗子,原是捷报专用的「露布旗」,只是当时距离太远,没看清旗面细节,如今想来,那骑兵定是带着灭梁的捷报,一路疾驰入宫。
「是啊!」
高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光彩。
「捷报已经传遍长安了!再加上刚才宫中飞起的『祥瑞』,现在全长安的百姓都在说,这是天命归大唐丶归陛下啊!如今朱雀门外,全是自发前来向陛下恭贺的百姓,连坊市的商贩都自发摆了香案,要为陛下祈福呢!」
他说着,眼眶都有些发红。
摆了香案是什麽鬼?
大唐还有这种习俗?
温禾悄悄的撇了一眼李世民。
见他神色淡然,好像并没有什麽惊喜。
不过高月和长孙无忌都满激动的。
长孙无忌紧紧的握着拳。
梁师都勾结突厥,常年在边境劫掠,太上皇在位时为此头疼不已,多少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如今在陛下手中终于被彻底消灭,大唐的北方边境,总算能安稳些了。
可李世民脸上却没有多少喜悦之色,他面色淡然地转过身,目光越过人群,朝着李渊的方向望去。
方才高月的声音不算小,他与李渊之间不过数丈距离,那些关于「伪梁覆灭」「百姓恭贺」的话,阿耶定然听得一清二楚。
「阿娘!大唐一统山河了!」
李承乾攥着长孙无垢的手,激动得蹦了起来,小脸上满是兴奋。
「阿耶神武!」
「是啊。」
长孙无垢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背,莞尔点头,眼底却掠过一丝复杂。
天下一统,是好事,可她也清楚,李渊此刻的心情,怕是不会太轻松。
她悄悄转过头,看向身后的李渊,果然见他站在原地,神色晦暗不明。
「夏州丶胜州丶朔州丶怀远等地尽归我大唐,日后兵锋便可直指阴山,或许可以一战而灭之。」
李渊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眼眸却依旧有些阴沉。
若说这世上谁最恨突厥,他李渊认第二,便没人敢认第一。
当年为了稳住突厥,送金帛丶许互市。
虽然没有称臣之名,却有称臣之实。
那些屈辱,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二郎,突厥人向来心高气傲,狼子野心,他们绝不会坐视夏州与朔方落入我大唐手中,接下来定有动作,你切莫轻视了。」
李渊沉声叮嘱,语气里没有了往日的随意,多了几分郑重。
话音落下,他便不再看众人,转身朝着大安宫的方向走去。
那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却依旧挺直,没有半分佝偻。
李世民望着父亲的背影,缓缓躬身,行了一礼,声音恭敬而坚定:「孩儿谨记阿耶教诲。」
「去吧,去吧。」
李渊的声音从前方传来,轻飘飘的,像是在说给李世民听,又像是在自语。
去享受属于你的荣耀吧,这天下,本就该是你的。
后半句话他没有说出口,只是负着手,一步步远去,再没有回头。
属于他的时代早已结束,就像他之前在竹筐里对温禾说的那样,未来是属于李世民的,是属于高明的。
温禾站在一旁,看着李渊逐渐消失在宫墙拐角的背影,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这位曾经的开国皇帝,终究还是放下了对权力的执念,真正做起了安享晚年的太上皇。
「高明,你随朕来。」
李世民忽然朝着李承乾招了招手,语气里带着几分难得的温和。
李承乾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长孙无垢轻轻推了一把。
「快过去,跟你阿耶走。」
他这才回过神,快步跑到李世民面前,仰着小脸看着父亲。
李世民弯腰,轻轻牵住儿子的手。
他握紧了些,语气郑重:「走,今日朕带你去看看,这锦绣天下。」
他的父亲没有教会他如何做一个皇帝。
但他会好好的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
李承乾虽还有些懵懂,却也能感受到父亲语气里的认真,他用力点了点头,小手紧紧回握住父亲的大手,跟着李世民一同朝着朱雀门的方向走去。
「大唐威武!」
「陛下神武!」
朱雀门前的欢呼声如浪潮般涌来,李世民携李承乾的身影刚消失在城楼之上,温禾便往后退了两步,靠在宫墙的青砖上,目光掠过人群,落在远处的坊市屋顶。
身后的长孙无忌也未随行,负手立于廊下,阴影落在他脸上,看不清神色。
「你为何不去?」
长孙无忌的声音先一步打破沉默,带着几分探究。
这等君臣同庆丶彰显恩宠的场合,寻常官员挤破头都想参与,温禾却避之唯恐不及。
温禾转过头,嘴角噙着一抹淡笑:「这是陛下与太子殿下的高光时刻,我一个臣子凑上去,反倒显得喧宾夺主。」
长孙无忌闻言轻笑:「某还以为,你会说『伴君侧丶随君喜乃臣之本分』,这才是朝堂官员该有的说辞。」
「你觉得我像是会说这种场面话的人?」
温禾淡淡睨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几分直白的嘲弄。
长孙无忌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眉宇间凝起几分凝重。
「你确实不像。因为你心里没有『敬畏』,对皇权没有,对世家没有,对朝堂规矩也没有,就像当初你刚见陛下时,那般轻佻随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温禾的脸,语气稍缓。
「不过你倒是变了许多,从前你说的话丶做的事,总带着些异客的疏离,如今倒越来越像个大唐人了。」
温禾脸上的笑容瞬间浅了几分。
长孙无忌这番话,听着是感慨,但明显就是在试探他嘛!
不过也不知道是让他收敛锋芒?
还是警告他别越界?
以这位长孙侍郎的心思,断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体己话」。
不等温禾细想,长孙无忌又沉声道。
「再过几个月,你便满十二岁了,陛下说要封你为开过县伯,十二岁的开国县伯,身兼四部主事,为百骑实际掌权之人,还能时常伴太子左右,你知道这意味着什麽吗?」
温禾心里了然。
原来症结在此。
他年纪太小,封赏却太高,早已成了朝堂上的特殊存在,连长孙无忌都忍不住来敲打了。
「长孙侍郎是担心,下官日后权势坐大,会成为第二个王莽?」
温禾坦然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带着几分自嘲。
「还是担心,下官功高震主,日后会被陛下或太子猜忌?不过以我们的『关系』,我猜你更担心前者。」
长孙无忌闻言嗤笑一声,语气里满是不屑。
「王莽?你太高看自己了,王莽能篡汉,靠的是数十年经营的声望,靠的是世家大族的支持,靠的是朝野上下的默许,你呢?」
他伸出手指,一字一句道:「你得罪了关陇勋贵,五姓七望,山西勋贵,这些人中虽未必恨你入骨,但只要你稍有错处,他们必定会群起而攻之。」
额……
被长孙无忌这麽一说,温禾也感觉自己闹的有点大了。
这怎麽感觉好像满朝都是敌人了。
「怕了?」长孙无忌看着他微变的神色,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没什麽好怕的。」
温禾很快回过神,语气重新坦然。
「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再说,得罪他们又不是我,长孙侍郎应该比我清楚,真正与他们站在对立面的,从来都不是我,而是陛下。」
他迎着长孙无忌凝重的目光,继续说道。
「从陛下登基的那一刻起,皇权与世家丶勋贵之间的矛盾,就没有缓和的馀地了,陛下要的是独一人而天下,而他们要的是世家与皇权共治,这根本是两条路,我不过是陛下手里的一把刀,替他斩向那些阻碍皇权集中的荆棘罢了。」
「不,你错了。」
长孙无忌突然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本来是有缓和馀地的,陛下需要关陇勋贵的势力,需要五姓七望安抚民心,需要江南世家提供财赋,他本会用十年丶二十年的时间,慢慢平衡各方,逐步收回权力。」
他的目光落在温禾身上,带着几分复杂。
「可是你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这番话听得温禾微微一怔。
不等温禾细品,长孙无忌又开口了,语气比之前更沉。
「如今五姓七望,有三家可说是败在你手,其馀无论在朝在野,都只剩些馀威,关陇势力虽在,可你那分销的手段,也暂时平息了他们的不满,宗室如今该削爵的削爵,该罢官的罢官,勋爵子弟除了门荫,再无轻易入仕的门路,那些士族丶江南世家,也掀不起什麽风浪。」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紧紧盯着温禾。
「如今的朝堂,可说已经达到了一种各方默契的平衡,已经不需要刀了,所以某有个不情之请。」
温禾没有避开他的目光,直视着他,语气平静:「长孙侍郎请说。」
「某想请你暂时离开朝堂,十年之后,某可许你六部中任何一部的郎中之位。」
长孙无忌的声音压得更低。
「这十年内,你依旧可以教授太子,依旧可以做你想做的丶改变大唐的事,比如改良器物丶建工坊,但是,不能插手百骑,不能干预朝堂上的任何事务。」
说到「不能插手」时,他特意加重了语气,目光紧紧锁着温禾的脸,试图从他眼中捕捉到一丝动摇。
可温禾脸上依旧没什麽表情,只是静静地听着。
合着这老阴比,是想让他退出朝堂啊。
你真以为我愿意当这个破差事啊。
可是他能走吗?
他就不相信长孙无忌想不到李世民不允许。
见他没反应,长孙无忌不禁蹙起眉头,补充道。
「某知道,这般要求确实委屈了你,可你太年轻了,十二岁便有如此权势,既让世家忌惮,也让陛下心里难安,退一步,对你丶对陛下丶对朝堂,都是好事。」
↑返回顶部↑